大学生村官李昌贵:辞去教师工作转行当村官

来源:酉阳日报 作者:冉伟男

  2010年7月6日,阿蓬江边,龚滩镇罾潭村。山路上走来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从此,这个身影便与这座村庄联系起来。

  他就是辞掉大学教师工作,转而当起“村官”的贵州侗族小伙李昌贵。他在家人的反对声中走来,在3000村民的期盼中坚持。

  邀请博士团进村调研

  2010年12月15日晚8时,罾潭村小学骨干教师和部分村民代表聚在一起,和一批博士生一起讨论——“博士穷村征讨战”就此展开。

  当日下午,西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7位博士生抵达罾潭村,他们应“村官”李昌贵邀请,前来调研该村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7月5日,李昌贵到龚滩镇报到。第二天,就随同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胡成昌,进村查看木瓜挂果情况。途中,他了解到,该村还没有一座能够通车的桥,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他将《重庆第一古镇最贫困村罾潭经济发展调研》发到了全国大学生村官网,并向一些博士发出邀请。

  此次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结合当前我国富民政策,打开罾潭的经济发展僵局。讨论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才结束。

  大家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村民修建一座可以通车的公路桥。

    拿工资买桌椅搞培训

  2010年1月20日,10套崭新的桌椅搬进了曾潭村公共服务中心。这是李昌贵用自己的工资买来的。

  罾潭村地处龚滩镇东部,阿蓬江沿岸。全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814户3111人,是我县确定的典型贫困村。

  年轻的劳动力大都外出挣钱去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较为低下。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力,李昌贵从工资里拿出2000元,购买了黑板和10套桌椅,希望通过远程教育和针对性的培训,弥补村民科学文化知识的不足。

  “但是,还是缺少必要的远程教育资料和影音设备。”李昌贵表示遗憾。

  想办村级网站搞宣传

  “我想为罾潭村办一个网站。”李昌贵说,他想与大学生村官网联合办一个罾潭村网站,利用村官网的影响力来宣传罾潭,让外界及时了解罾潭的变化。如果办成,这将是在大学生村官网开设的第一个村级网站。也是我县第一个村级网站。

  “而最重要的是,要为该村架一座能够行车的桥。”李昌贵认为,从长远来看,村庄务必实现村组通公路,而一座通车桥的造价要好几百万元。这是村民集资无法解决的问题。

  2010年11月,李昌贵把该村的这些情况写成了文字,参与了“我和我的村子”征文比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社会的帮助,帮村民建设一座通车桥,这也是当地村民最大的心愿。“也只有通车,各种资源才能走得进来,流得出去。”李昌贵说。

 为了3000村民在坚持

  2010年4月,村民冉隆奎看着自家的木瓜园,笑了。“没费多大劲,就挣了几千元钱。”他喜形于色,“种植木瓜,还能套种苞谷和红苕,值!”

  看着村民的笑脸,李昌贵暗自对自己说“坚持吧”!

  他2009年研究生毕业,师从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弱势群体代言人陈成文教授。导师是他的榜样。让他将目光投向了农民这一群体。

  于是,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数月后,他放弃了这份平静的生活,转而走到阿蓬江边,当起了“村官”。其父母至今仍在生气,女友也因此离他而去。

  一个月1500元左右的工资,还要资助两个学生。想要再读博士,无奈高额费用难筹。曾想过逃跑,但村民的笑脸让他坚持了下来。

  紧接着,他还要为该村的特产香菌寻找销路,争取卖上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