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县大学生村官和村建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肖红军

    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近日,吉水县委组织部组织人员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乡村、深入大学生村官中间,就大学生村官工作和村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工作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和《江西省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着力抓好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服务、考核激励,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1、着力培养教育,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党的农村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农业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农村工作方法等,打牢大学生村官农村基础知识,利于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二是定期开展学习讨论。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生活工作体会,共同探讨解决工作难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张广秀学习讨论会上,全县大学生村官普遍感佩其敬业奉献精神,决心在日后工作中学习贯彻之,并全体签名写封信给张广秀。三是实行网络培养。在吉水党建网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刊登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和大学生村官撰写的工作学习心得等文章,拓宽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平台。四是实行结对培养。指定挂村乡镇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负责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要求多教方法、常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急、险、难、重任务,锻炼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

2、立足管理服务,促使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一是严格请销假制度,防止大学生村官脱岗。要求大学生村官外出请假需提交请假条,经乡镇党委同意、再报县委组织部批准。二是明确工作职责,避免大学生村官有岗无责。要求大学生村干部任职期间重点协助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做好政策学习宣传、党员教育管理、文化知识传播和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全县大学生村官则普遍发挥文化水平高的优势,主动承担了本村文职工作——出黑板报、写会议记录、公开党务和村务信息等。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各村大学生村官担负起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职责,每月为农村党员选播实用性强、观赏性强的节目,受到党员普遍欢迎。新农村建设、农技推广等工作都有大学生村官忙碌的身影:文峰镇低坪村是新农村综合示范点,大学生村官吴静白天下农田、上公路,指导农民发展葡萄产业、监督公路建设质量,晚上走家串户做村民思想工作,统一村民思想,调动了村民建设新家园的干劲;水南镇村背村大学生村官胡财星利用农田冬闲时机,指导村民种植马铃薯40亩,每亩为村民创收3000余元……三是创优工作环境,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富。县委组织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条件:做到及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资金和一次性安置费,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将创业大学生列为市县乡各级党员创业帮扶对象,协调乡镇党委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全县涌现了数个大学生创业带富典型——白沙镇河口村大学生村官邓志贤,邀请3个同学承包水面60亩养鹅、养猪,参与组建鹅业协会,购买货车运输鹅、猪直接销售给农产品加工厂,为养殖户争取了高的销售价格、节省了运输成本。

3、注重考核激励,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动力。严格组织大学生村官考核,一年期满、聘用期满考核分别由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组织进行,按照民主测评、民主谈话、自我评价、组织鉴定等环节评定大学生村官考核等次,考核等次作为大学生村官统一安置的重要依据。同时,注重宣传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先进大学生村官远教管理员评选,今年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全县大学生村官推选全市优秀大学生村官表彰对象,增加大学生村官荣誉感,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学生村官存在“水土不服”、“独在异乡为异客”现象。大学生村官有着政策背景,但在“村民自治”体系中,终久是“局外人”,没有决策权,一旦遇到些固执、保守甚至武断、霸道抑或惯于维护自己权威和“领地”、私心较重的 “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其工作开展的难度和作用发挥的空间就极其有限。“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权在中央和省,必然会出现一些跨县、跨市甚至跨省就任的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大学生村官不但面对当地语言及当地风俗习惯的障碍,而且“独在异乡为异客”,常年远离亲人和朋友,在农村甚至连同龄同层次的人都极为少见,村民们又“各自为政”的农村生活工作,大学生村官们遇到和承受的生理、心理困惑、苦闷和压力值得重视。

二是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尴尬和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大学生村官政治身份上明确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非公务员”,在工作中,他们既没有国家“公务员”的“职责和权力”,又没有本土老村干们的丰富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面对的又都是相对来说文化素质最低、组织程度最低、思想觉悟最低而利益关系冲突最直接最明显最紧张的领导个体和工作群体。责任心和事业心驱使他们要有所作为,而习惯势力、利益纠葛和职责能力,又使他们步履艰难。由于既无经验优势又无权力权威,更缺少人脉资源辅助,大学生村官要开展工作,既要有专业知识“当家”,又要具备些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甚至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像“万金油”一样,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现行教育体制和模式培养,恐怕一时难以满足如此要求。

三是大学生村官思想不稳,安心服务“三农”的不多。两年聘用期,时间不长不短,较多人将之当作择业的一个缓冲期和进入公务员的“跳板”,到岗即开始准备公务员、事业干部等各种考试,少有人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

(三)意见建议

1、要立足本村培养大学生村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本村在读大学生,鼓励其定向回村作为“村官”后备力量。在已选拔的大学生村官中,要尽量让大学生村官选择自己所居住地的或者自己熟悉的行政村作为服务地,这样可以避免语言以及当地风俗习惯等障碍,也有利于解决食、宿等问题。也不妨设置报考本村为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硬性条件。

2、要优化政策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大学生村官普遍毕业时间短、资金少,有创业热情往往缺少资金支持,建议在创业贷款、创业基金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立足基层创业致富,带领身边群众共同致富。

二、村建工作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我县创新举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核心作用日益显现,村“两委”班子职责分工明确、关系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凝聚民心促发展。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探索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在2008年村党组织换届中拿出部分行政村试点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强化了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意识。2010年印发《吉水县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办法》,规定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如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级发展规划、村集体资产购建和处理等必须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并将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和结果公开。让干部学会了协商和妥协,让村民群众认同并遵守民主的程序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游戏规则”,受到干部群众普遍欢迎,凝聚民心营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2、全面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构筑阵地促服务。根据各村村实际情况,采取财政拨付、乡镇配套、县管党费补助、村级自筹、部门单位支持的资金筹措办法,安排实施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或改建工程。通过四年村级活动场所攻坚战,目前全县249个村,除2010年几个水毁村计划迁建,其他村均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各村在村级活动场所推行规范化,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推进、便民实效原则,推行“管理制度化、党(村)务公开化、服务便民化、环境优美化”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拓展村级活动场所功能,将其建成了办公议事中心、组织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3、强力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配优班子强堡垒。加强重点干部管理,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管理,其他村干部乡镇党委管理。强化村干部的考评和监督,先后印发了《吉水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评办法(试行)》和《吉水县村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促使村干部发挥作用、保持廉洁。为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县开全省之先河,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即从2006年至2010年,通过组织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函授,用5年时间为全县每个村培养一名村官大学生。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建设,今年举办三期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160余名后备干部,为村级班子换届储备力量。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将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报酬纳入乡镇财政统一发放,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优秀村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公务员、事业干部招考,2008、2009、2011分别有3名同志考录乡镇机关、2名同志考录事业单位、1名同志考录乡镇副职领导岗位。调整增加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标准,将任职10至15周年离任“两老”生活补助提高至每月80元,将任职15周年以上的离任“两老”村干部生活补助提高至每月100元。

4、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履诺践诺当先锋。全县各村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内容,因地制宜确定活动载体,开展了“树形象、促和谐、争一流”、“三培两带两服务”、“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等主题活动,推行“年初承诺、年中履诺、年底验诺”的公开承诺活动,党组织形象改善,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增强。在农村大力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主题活动。推行“双向培养、双向考察、双向公示”模式发展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树强了党员先锋形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理念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需求;二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老化,超龄任职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意见建议

1、要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培育工作新理念、新方法。改变村干部以往村务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村民观念;扭转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村干部工作手段缺乏局面。

2、要制定村干部培养规划,确保农村事业后继有人。建立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教育培养、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在外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任人中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扭转一人退职全村瘫痪现象。

3、要综合施策,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要推进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扎实开展好“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党员先进意识、荣誉观念,促使党员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实施“掘源”工程,发展党员壮大队伍、提升素质。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中挖掘发展党员源泉,确保发展的即优秀的,增强党员队伍示范性,提高党员队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