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一周年体会 融入农村首先要摸准村情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吴峣冠
  2009年7月30日,到村任职一周年纪念日,回顾一年的工作、生活,真有一番“光阴似箭催人老,岁月如梭攒少年”的感受。

  回想着今年4月30日,对我对仁美村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是我到村任职与仁美村茶叶打交道的九个月,仁美村也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批春茶的制作,茶叶质量获得了县茶叶局、安溪评茶师和老茶农们的充分肯定,成功打响了大田县新兴茶乡——湖美乡的第一“泡”。

  成绩令人欣慰,我与村干部们近一年来的努力付出和辛勤汗水有了回报,为村里大规模发展茶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与农民兄弟一起摸爬滚打的这段时间里,我被他们的勤劳质朴所感染,逐渐褪去了校园学子的稚嫩和纯真,成了地道的“村里人”。同时,也更深切地体验到了“融入农村,发挥所长,锻炼提升,实干为民,到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融入农村,首先要摸准村情

  我的家乡在中国茶都、铁观音的故乡——安溪感德镇。虽然仁美村与沿海农村差距较大,但经过短暂的调整,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毕竟我也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

  接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到村主干、党员和一些农民家里做客,和他们聊天,从中掌握村情、民情。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基本了解了仁美村面上的总体情况:第一,仁美村是湖美乡最大的村,是尤溪街面水库建成后整体后靠搬迁的移民村。该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546人,其中,党员59名;第二,这里的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种养业和出外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在产业方面,除了烟叶、食用菌有一定规模,其他传统种植业、养殖业都没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第三,村里将规模化发展生态茶叶,计划到2009年底实现新开发茶园100亩;第四,村里拟投入30万左右的资金,开工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全村饮用安全水问题。同时,我还了解到有关村里致富能人的一些情况。

  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不断深入农村,才能找准本村经济薄弱的症结所在和改变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只有不断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切实做好扎根农村的思想准备,方能在广阔的农村中找准定位、施展才华。通过深入了解仁美村的现状,我精准地找到了开展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增强了我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发挥所长,重点要贴近实际

  作为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误解的心态甚至是怀疑的眼光,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每个年轻人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刚到村里的时候,有些村民把任职和挂职混淆起来,认为我是省委组织部下派到村挂职的,只是来镀镀金,锻炼两年就走。一些村民也有疑问:这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能为村里带来些什么?面对这些“尴尬”,我想,行动是消除误解和疑问的最好办法。对于来自“中国茶都”的我来说,耳濡目染的经验敏锐地告诉我,要紧紧抓住村里决定大力发展茶产业这个有利时机,开辟我大展拳脚的“战场”。

  理清了思路,我便立即投入到紧张工作中。根据村里没有种茶经验的实际,我向驻村领导提出“组织茶农到安溪实地考察以及在产茶季节到安溪有管理、制茶经验的茶农家跟班学习”的建议,得到乡党委的充分肯定并获得采纳。2008年8月27日,乡里组织部分班子成员和仁美村、元安村的村主干、部分茶农,前往我事先联系安排好的安溪参观点取经;10月3日,我带领5名茶农到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进行为期10天的跟班学习;11月6—8日,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5名经验丰富的茶农在我的邀请下到仁美村、元安村现场指导茶园开垦、种植、管理技术。几天中,他们深入仁美村、元安村的茶园,仔细查看茶园开垦、种植现状,认真询问茶农茶园的管理情况,耐心地回答茶农提出的有关茶苗选择、茶树种植、修剪、除草、除虫、施肥及茶叶品种识别等各种问题,深受当地茶农的欢迎。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仁美村茶农们的茶园管理、茶叶制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009年2月17日,经过我和村干部半年多的努力,仁美村百亩优质生态茶园基地顺利通过了县茶叶局验收小组的验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来到仁美村墓盂茶山,看着眼前一畦畦整齐碧绿的铁观音,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但对于我来说,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加强茶山后期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寻找产品销路成为我和村干部今后必须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农村工作事务繁杂,大学生“村官”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多做一些利民、便民的实事,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锻炼提升,关键要坚持学习

  农村不比城市,农民的很多传统观念给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其中,根深蒂固的宗派势力是最令人头疼的,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得权衡好各宗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否则将碰到极大的阻力。比如仁美村全村村民都姓廖,虽属同宗,但却存在很明显的宗派势力。去年,村里让我调解一个移民纠纷,正是遇到了宗族关系,几次都调解不下来。最后,还是在驻村领导和村主干的共同努力下纠纷才得以圆满解决。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大学生担任“村官”,除了要有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关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掌握在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

  到村近一年来,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农村各项工作,我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有关“三农”工作的政策法规,还虚心向乡镇干部、村干部讨教农村工作的要领。同时,注意做到学以致用,如结合仁美村实际,牵头研究制定村里发展茶叶、烟叶、自来水、菜篮子“四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牵头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共设置7个特色岗位,引导23名无职党员领岗;牵头协调解决移民、山场等纠纷6个。我所做的这一切,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现在,他们都乐意和我交朋友,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到农村任职,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这个“村官”,我真是越当越有滋味了。(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湖美乡仁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吴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