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谈“三农”:要抓住中心 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把我国领上了一条前途光明的康庄大道。不可否认的是,GDP逐年连续稳定增长的背后,还贴着一个农业大国的标签,且我国还是一个占有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国,在十三亿人口中又有近八亿分布在幅员广阔的农村。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是从适应自然开始,逐渐由落后的农业文明发展成为今天的城市文明,城市中优越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哪样不是农村提供的原材料加工而来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能源、还有盖高楼大厦的农民兄弟们……
所幸的是,“三农”问题早已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大力投入新农村建设、“家电下乡”补贴农民群众、取消农业税、林权改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小额贷款向农村倾斜等等。然而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加上几十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导向,使庞杂的问题愈加累积而矛盾重重。不是仅仅靠目前的政策调整可以扭转的,需要党和国家持之以恒的关注和探索。
一、认识“三农”,具体分析。
首先谈谈农村问题。打个比方,国家是一个人,那么中央是大脑,省部机构是五脏六腑、市县是骨干、那么农村就是结实的肌肉了。任何一部分缺一不可,但每部分都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一切指令,各级传动,最后落实的是躯干。作为国家的基础,农村问题解决的好坏关乎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巩固与否。农村开创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显示了其所特有的活力和生命力。然而,城市对农村几十年的索取,并没有让大多数农村从城市发展中得到切实的收益。一、村貌陈旧,产业凋敝。农产品是商品市场的低端产品,所以决定了农民不可能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获取最大利益,长久的低收入水平只够维持日常生活,谈何扩大生产,谈何发展;二、村级组织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随着户籍限制的放宽,农村青年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得农村出现了所谓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三、村财匮乏,无钱可支。随着集体财产的解散,村级组织没有了收入来源,村干部每月只有二百五十元的津贴,无村财补助,村干部普遍工作积极性不高;四、项目空套,弄虚作假。项目有限,且无“跑项目”资金,迫于“生计”,套用原始项目,重演浮夸风时期作风;五、素质偏低,不足胜任,投票选举,流于形式。村级自治,村民选举,无可厚非,然家族庞大者独领风骚,谓其“民主”?完全违背了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这样的选举,难保无贤、无德、无才者居之;六、监督不力,制度缺位。制定了制度,却束之高阁,弃之不用,没有让监督真正起到实效。
接着是农民问题。①农民一直被冠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然而在当今的农村,难得见到这样的场景了,所见的除了稀疏的农作物外,更多的是连绵长满野草的荒田,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了吧。说实话,人均有限的耕地面积,农民想以此为生,确实是东方夜谭。所以,大批的农民把目光转向了城镇,从而诞生了所谓的“农民工”群体。生性憨厚、老实巴交的中国农民在城市人鄙夷的目光中用自己的双手艰辛的谋生,他们是一群亟需被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被指责为“治安的隐患”、“城市的脓包”,实在是天大的冤枉,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法制意识淡薄,生活所迫,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确实影响了治安的稳定,但相比他们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不朽功绩来讲,这样的指责是否过于严苛。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尤其是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更愿意回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舒服的日子。②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决定了农民缺乏把握市场,洞察商机的能力,生产的产品往往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继而导致销售不畅,影响生产积极性,饱受市场风险的打击之苦。③文化根基薄弱,精神文明滞后。缺乏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导致赌博恶习滋长,害人害己。
再说说农业问题。农业离不开农民,没有农民谈何农业。农业是三大基础产业的第一产业,没有它,工业和服务业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农民问题。但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影响带动农民,让农民心甘情愿去从事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的问题主要有:一、机械化程度低,仍以传统的人力劳作为主;二、耕地保护还有待完善,拆东墙补西墙,狸猫换太子的现象在各地层出不穷;三、从事农业生产人员锐减,良田荒芜;四、各级农技指导机构无用武之地,未发挥出科技支持生产力的作用;五、农产品药物残留量偏高,生产者缺乏相关培训,滥用药物超量。六、农产品产销拖节,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围绕“三农”,抓住中心。
下面浅谈解决之策。追根溯源,还是以人为本。一切制度,没有人去执行,都是空谈。一切生产,没有人去耕作,都是虚幻。
在农村问题上,关于“人”的解决之道,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早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任职锻炼,充实基层队伍。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谨代表本人的看法),对改变现状来讲,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相信组织的眼光,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个个都是相当优秀的,而且或多或少都有到农村广阔天地闯一番的雄心壮志。为什么收效甚微,通过自身结合实际,我得出以下的观点:一、从自身角度出发,由于自己所学的是非农类专业,所以到农村后,发现无用武之地,只能写写材料,跑跑腿,做做卫生,发个通知,整理会议记录啥的,于村貌的改变用处不大,很难出什么成绩。二、大学生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经验和社会心理还不成熟,许多问题的看法上还是陌生和保留的,抱着学习的低姿态做人做事,往往被群众认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其实,这正是组织出于长远的考虑而下的一步富有前瞻性的棋,只要我们自身立足本职工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一切都是学习的素材,能为今后真正肩负农村工作奠定基础。妄想一步登天是要不得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悟出来的,不能只看到短期的效益。源源不断的大学生村官像洪流般涌向农村一线,在几批大学生村官的不断努力下,相信农村的未来肯定会一片光明。如果能把大学生村官加以培训,打造成科技或产业带头人,带动村级组织依托当地特色发展经济,而不是一味的把他们当成新兵空投下去任其发展,那么他们在农村的作为将会不可估量,当然,这需要国家的极度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这绝非易事。
在农民问题上,“人”的文章该怎么做?一方面,国家已经开始提高种粮补贴和粮食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得一部农民工开始返乡务农,回归到农业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如何提高农民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这需要政府部门扶持引导,帮助建立集体合作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打出特色品牌,并有计划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培养农民科技生产的意识。另外,还要发挥新时代媒体的强大穿透力和感染力,适当的组织一些文艺性的节目演出以及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在农业问题上,“人”是主体。①由于人均耕地有限,难以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所以应探索一套土地承包租用的规范和制度,让土地的使用合法有序。②强化领导责任,出台更完善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直接由省级,乃至中央设立举报电话。③重视农民的需求,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规模化生产,适当进行补助,实现机械化生产。④切实发挥各级农技机构的科技指导作用,定期下乡指导农民科技施肥,合理用药,提高生产产量,并降低农药残留量。
一切问题,都是靠人来解决的,用对了人,给予了其发展的空间,不管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象湖镇象湖村选聘生:李志斌)
- 福建省大学生村官郑智明:责任无畏青春无悔 (2011-05-04)
- 福建大学生村官工作感悟:心贴农民耕耘稻田 (2011-08-29)
- 福建大学生村官谢倩倩:我和新华村有个约定 (2011-10-24)
- 我的大学生村官成长驿事:扎根基层情系湖柑 (2011-10-25)
- 福建大学生村官康晓雯谈体会:我的村官之旅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