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 农村天地更广阔

来源:启东新闻网 作者:佚名
  农村创业乐在其中

  连日来,启东市寅阳镇稷字村的大学生陈小川心中非常期待,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下那一亩小红薯。

  陈小川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去年11月中旬,小陈找到本镇其他几个村的大学生谈论创业事宜,几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拍即合。经过市场调研,陈小川、黄胤凯等5名大学生合伙投入5000元,搞起了本地市场新品——小红薯的种植。“小红薯在浙江等市场很抢手,亩产纯收入至少在7000元以上。”陈小川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在试种成功后,再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和陈小川等人一样,汇龙镇五四村的大学生黄燕程近3个月来也忙得不亦乐乎。在就业危机下,黄燕程选择了自行创业。因父母曾经饲养过鹌鹑,有现成的“老师”,今年6月份,她也尝试养殖8000多只鹌鹑,到目前已有上千斤的鹌鹑蛋在本地市场上销售。“我的劳动开始有了回报,经济效益还不错。”黄晓程说她辛苦并快乐着。

  疏农亲城现象普遍

  据启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我市一些大学生的目光开始转向农村,大学生村官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但实际上,疏农亲城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大学毕业生康洪英今年3月在科创园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创业当时想了很多,但主要想法也就是开店、办企业之类,从农村起步创业倒还真的没考虑过。”康洪英告诉记者,身边有意向创业的同龄人大多把目光锁定城市,农村创业问津者不多。我市今年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在登记后能享受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市人才服务中心陆婧婧说:“到目前为止,我市登记在册的7位大学生创业者的信息,都是在城市办企业、开餐馆等,农村市场则显冷清。”

  陆婧婧认为,这跟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思想观念等因素有关。一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在校所学专业又与农村关联不大,几乎从未考虑过与农村打交道。还有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始终认为农村是一块贫瘠的区域,发展空间窄、潜力小,在农村创业难有作为。

  转变观念天地广阔

  对于大学生创业,陈小川表示,城市竞争比较激烈,各种创业的成本比较高,而农村总的来说创业成本低,起点也低一些。

  陆婧婧认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陷于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是因为将就业目标一直锁定在大城市和大单位,“削尖脑袋往里钻”,但往往因其门槛高而遭拒绝。但事实上,看似不起眼的广大农村和一些基层单位,却留有大量的就业创业空间。大学生创业应面对现实,转变思路,脚踏实地,从切实可行的基层做起。

  市委农工办农村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陆卫忠持同样观点。他说,城市的人才市场是卖方市场,而广大的农村和农业企业则是买方市场。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但人才紧缺。大学生创业也要适时调整思路,多去接触农业、农村、农民,发现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

  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实情,陆婧婧表示,人事部门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典型、介绍经验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加入农村创业队伍。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