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郭潇潇带领村民创业
2007年7月,江苏教育学院毕业的郭潇潇放弃了在南京发展的机会,来到了申庄村做了一名村官。申庄村隶属邳州市戴圩镇,距邳州市区约15公里,全村共有人口2418人, 631家农户,党员50名, 贫困户80户。种植常规农作物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不足四千元。对于这个女大学生的到来,从村支两委到普通村民,并不很看好,有的认为只不过是来混个资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看法逐渐得到改变,她以自己的谦逊和勤勉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喜爱和好评。成为了群众贴心的“小棉袄”。
“我来村里就是要发展经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为父老乡亲服务的。”郭潇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任之初,她就开始思索,怎样才能让这个村子富起来?通过深入摸底,她发现村民普遍有养鸡的传统和技术,但多为粗放散养,缺技术、缺资金,市场不稳,经济效益不理想。经过调研和考察,她提出了将散养户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结成 “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扩大规模、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实现互利多赢。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支两委的支持。拿方案、征求意见、修改规划,申报项目等等,在她的多方努力下,村委会与省龙头企业徐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红旗立体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一期筹集资金56万元,建成30亩养殖基地。
然而,农民观望、质疑、保守的心理,农村工作的反复、迂回,使这个思路难以实施推进,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甚至有的认为: “你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黄毛丫头懂市场行情吗?人家要是变卦不收了咋办?卖不出去咋办?”怎么办?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她决定自己带头干。郭潇潇把创业计划和遇到的问题向市委组织部作了汇报,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协调扶贫办和信用社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说服家人拿出两万元,承包了一个养殖大棚。07年10月,购进了8000只鸡苗。育雏的第一周是最关键,郭潇潇每天要呆在大棚里至少18个小时,控制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加水加食、蹲在育雏架下清除污物,夜里还要每隔两小时起来加水加食、检查温度,同时,对鸡的成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做好疾病防疫。雏鸡最怕冷,一冷它们就拼命往一起堆,玩“叠罗汉”。这最让郭潇潇害怕,被压在最底层的小鸡往往会被压死。每隔5分钟,就要用手把小鸡分开一次。鸡苗进入第二生长期时,突然出现了死亡现象,看着几天来已经死去的30多小鸡,她心疼得哭了:“怎么办?这样下去……先不想怎么用事实说服村民养鸡,对家里也无法交待。当初创业的两万块钱,可是弟弟明年的大学学费,是母亲辛辛苦苦攒下的,我怎么跟她说?我一天到晚守着,就想干点事,怎么会这样?”创业的艰辛与委屈让这个倔强的女孩一度陷入困惑,还拎起小鸡就冲到立华公司理论,“按照你们的技术养殖保证不会有问题,可现在怎么回事?”立华公司服务部安主任很快派了两名技术人员查看了情况,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原来是在二期防疫中药物比例不对,技术人员进行了及时调整。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第一批雪山草鸡终于成功上市销售,获利近1.6万元。她用自己的行动取得了村民的信任,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先后有80多户农户成为社员,基地实现规模化养鸡。
规模化养鸡,要求技术高、投入资金多,而贫困户缺乏这两个条件,怎么办呢?郭潇潇又与立华公司协调,在基地内设置培训区,第一培训基地建有19座标准化养鸡大棚,每棚面积达600平方米,成为养鸡户的“演练场”和创业孵化基地。据大学生村干部郭潇潇介绍,培训基地由徐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和村委会共同投资兴建,主要任务是免费培训贫困户。基地为每个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提供一个大棚,垫资供应鸡苗、饲料、药品,收购时确保农户每只鸡最低收益1.5元。这些贫困户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从苗鸡入栏一直到成鸡出栏,全程实习,而最后的利润全部归自己所有。这种独特的培训方式,不仅使农民学到了养殖技术,积累了创业“第一桶金”,还使他们打消了顾虑,增强了依靠养殖雪山草鸡增收致富的信心。
在培训基地6号“实习棚” 内,村民张茂荣乐呵呵地说:“我是留级生。”第一期培训,他养了5000多只鸡,赚了7000多元,他认为自己接受能力差、技术没有学好,主动“留级”再学一期。他打算“毕业”后自己建一个养鸡大棚。
为了扩大规模,郭潇潇在得知市科技局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批对养殖种植点进行科技帮扶的消息后,与他们多次磋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争取帮扶资金15万元,改扩建大棚鸡舍20多个,户均增收一千元,基地被科技局定为定点帮扶单位。
农户经过培训独立创业时,与基地关系如何?农民许殿锋细数基地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免费提供鸡苗,做‘无本’生意——不难;上门指导防疫,身后有技术‘靠山’——不慌;供应充足饲料,一个电话送到——不烦;签订合同现金收购,保证最低收益——不可能不赚。” 据许殿锋介绍,他以前也曾养过鸡,从买鸡苗、购饲料,到搞防疫、找市场,2000多只鸡让小两口忙得“脚不着地”,最后还是避免不了疫情和市场行情的冲击,一年下来所赚无几。而在基地带动下,养殖专业户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养殖,经营风险为零,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去年12月初,他开始养殖雪山草鸡,仅用90天就见到明显效益,首批饲养的8000只鸡赚了1.2万元。他准备今年6月再建两个养殖大棚。
截至目前,在培训基地“毕业” 的农民目前共有82户,86%的农户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大棚,每户年养鸡30000只以上,平均收入达到5—6万元。
要让百姓快速发家,就得多找几条致富路。08年9月份郭潇潇在网上看到很多地方用鸡粪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很畅销的信息后,她组织村里几位村民到山东寿光进行了学习,回来后,马上落实了地块,建起了20亩的果蔬大棚,大量鸡粪为每亩地节省近2000元肥料钱,同时种植出的绿色果蔬口感好、质量优,成了苏果、华联、大润发、华润等各大超市的“抢手货”,亩均增收3000元。
昔日的黄毛丫头如今已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带头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生的诺言。村支部书记王天成说:“自从咱村来了大学生村官郭潇潇,大伙才知道我们这个穷村,致富的路子也不少,她有知识、有素质、闯劲大,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乡亲们都觉得有奔头。”
- 大学生“创”业上演“八仙过海” (2008-07-22)
- 毕业不甘平淡当村官 大学生带领村民养猪致富 (2008-08-21)
- 播种甜蜜——记营山县大学生村干部卢奇 (2008-09-05)
- 创富农业:他们有同一个梦想 (2008-10-30)
- 安徽农大毕业生:扎根农村忙创业 (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