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成就大梦想 江苏金湖县大学生村官创业效应初显
小鸭子也能做出大产业
金湖地处水乡,境内湖泊、湿地广布,农民多有养禽习惯,但一般规模较小,品种老化,经济效益不高。2008年7月,24岁的宜兴小伙尚俊良大学毕业被选聘担任吕良镇幸福村主任助理,幸福村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不高的穷村、弱村。如何摘掉穷帽子?小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通过调研发现,幸福村家家户户有养禽的习惯,多则数百只,少则十几只,多是土种草鸡、老鸭,辛苦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何不在三禽养殖上做些文章呢?苏南人特有的灵感让尚俊良立即行动,他通过外出考察市场和对本地大户的调研,了解到市场对鸭蛋的需求量较大,且蛋鸭养殖投资少、风险小,一只绍兴蛋鸭一个养殖周期可赚30元左右。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完备的创业计划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
说干就干,尚俊良开始积极筹备。吕良镇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他联络正在为扩大规模缺少资金和市场信息而苦恼不堪的幸福村家禽养殖大户张保国。经过各级领导的牵线搭桥,尚俊良与张保国一拍即合,决定合作搞蛋鸭养殖项目。2009年清明前,投资60万元,尚俊良个人投资占40%,占地20亩的股份制养鸭场在幸福村拔地而起, 1.2万只苗鸭进场养殖,预计年产蛋30万斤左右,收益近40万元。
“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要村强民富,还要使大家有一个天蓝水秀的生态环境。”尚俊良如是说。下一步,他将建立沼气池,利用鸭粪生产沼气,变废为宝,既解决环境问题,又服务周边农户。等到时机成熟,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当地群众共同参与,逐步发展为养殖规模达10万只的蛋鸭养殖示范基地,同时进行禽蛋和肉鸭的深加工,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基地。
尚俊良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一亩树的经济账
2008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董亚光带着少年时的绿色梦想到农村工作,任陈桥镇新港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09年春,他在村里承包了6亩多农田培植广玉兰1150株,在树木之间套种红叶石楠。村民们对这名大学生“村官”的新鲜做法有些不理解。
为什么不种杨树呢?杨树成材快,前三年树间还可以套种庄稼,一年亩平收入不低于1500元?
种这个东西,将来市场在哪?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
我们这个地方是否适宜这种树生长?
……
乡亲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出生于花木之乡泰州的小伙董亚光对乡亲们的疑问,笑着为乡亲们算了一笔账:
“广玉兰是一种名贵的绿化苗木,可以作为城市行道树,也可以作为公园绿化、庭院绿化苗木,市场前景很广。这种苗木规格越大经济价值越高,现在我种的苗木只有3公分,市场价格每株30元左右,要是长到杆径10公分,现在的市场价格已达500-600元每株。我一亩地投入的成本不到1万元,6年后,苗木每亩销售将近10万元,纯利在9万元左右,每年每亩收入在1.5万元左右。当然这是预算估计,我们就说6年后的苗木行情不好,打个对半折,每亩年收入还有7500元,你们种什么有这样的效益?”
“我调研过了,金湖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润,非常适宜广玉兰的生长。种植广玉兰,只要第一年苗木活了,每年的田间维护主要是施一次农家有机肥,农民们可以从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做其他事情。”
“我做的是订单苗木,种之前已经与园林绿化公司签好了合同,公司保底价收购。现在我们这规模小,要是将来能发展到1000亩,销售根本不会用你出去跑,销售商会主动找上门。”
董亚光一席之言彻底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
明年我家种10亩苗木,小董你做我家的技术指导。
我家8亩地全种上广玉兰,每亩不想10000元了,就是3000元,我也愿意干。
……
留守妇女有了新作为
金湖县闵桥镇甫坝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高芬给人感觉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当代大学生。甫坝村远离县城和集镇,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偏僻的穷村、弱村,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才接近4000元,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强壮劳动力纷纷出去打工找出路,村里留下了“38、61、99”人员,可谓是老的老,小的小,一潭死水。村民无可奈何,村干部动摇不定。如何摆脱后进局面?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是年轻的高芬直接面对的问题。
闵桥镇有绒花加工的传统,2008年,全镇绒花加工业实现产值2700多万元,利税620多万元。该镇的绒花产品主要通过扬州、镇江等有关外贸公司,直接销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然而,甫坝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多年来没能把握利用这一优势,守着金窝要饭。
一天,高芬到邻村走访,看到村里的大姐大嫂在加工绒花玩具,一打听,每月收入有几百元,多的近千元,而且是利用农闲在家工作,既不耽误农忙,也不耽误照顾家庭。高芬眼前一亮,甫坝村的留守妇女们为什么不能靠此发家致富呢!于是她把想法向镇党委和村委会做了汇报,并找到绒花加工大户张其兰,说出自己的想法,外乡大学生的想法打动了张其兰,承诺与高芬在甫坝村合办一家绒花加工厂。
2009年初,小小的绒花厂终于建成投产了。听说在家能每月挣几百元,还不耽误家庭和农忙,一下子就有60多名大姐大嫂到绒花厂做工。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绒花厂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春节期间绒花小饰品紧俏的商机,该厂销售额达5.8万元。春节前,每位大姐大嫂都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多的七八百,少的也有四五百元。甫坝村二组的李大姐笑咪咪地拉着高芬的手说:“小高主任,你引进的小厂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过去没事打麻将浪费时间又伤身体,现在我们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你做了件大好事!”
高芬引进绒花加工厂后,一下子改变了甫坝村民的精神面貌。现在没事打麻将的村民少了,谈论一天加工多少产品赚多少钱的人多了;斗气吵架的人少了,比学绒花加工技艺的人多了。
村民们都说:“小高主任改变了甫坝村的民风”。
- 用激情改变命运 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2007-08-20)
- 短评:让知识之光在农村闪耀 (2007-08-20)
- 【一家之言】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 (2007-08-20)
- 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刘老根意识” (2007-08-20)
- 浙江湖州:甩开包袱创大业 (200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