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大学生村官演绎创业“升级版”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花38万元从日本买回一条鱼?!11月初,在如皋采访,当地大学生村官创业升级故事“吓”了记者一跳。
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辉告诉记者,继实现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全覆盖”后,该市今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升级计划”,从农业到工业、从低端到高端、从闭门造车到产学研结合,300多名大学生村官竞相演绎创业“升级版”。
小小鱼塘“潜伏”3000万元效益
几经周折,记者在双群村的一处鱼塘边找到“天价鱼”买主的股东之一戴峰。小伙子25岁,该村“一把手”党委书记。他告诉我们:“其实是花300万元从日本买了12条锦鲤,最贵的一条‘昭和三世’,价值38万元。”
双群村是全国著名的“金鱼之乡”,当地特产“蝶尾”金鱼,连年在国内外斩获大奖。在“金鱼故乡”养鱼创业,戴峰的选择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亲友村民的怀疑。
“养蝶尾肯定没戏,就算养成了,也是和乡亲们抢饭碗。”戴峰通过网络查询获知,日本锦鲤不仅五花十色,听到主人的脚步声还会簇拥而来“示好”。因其“善解人意”,正成为东南亚高档观赏鱼市场的“宠儿”,附加值是一般“蝶尾”的十倍甚至百倍。
去年底,戴峰在上海观赏鱼国际交流中心锁定了国际金奖日本“昭和”系锦鲤。当戴峰把这一信息带回村里时,当地养鱼大户施伯林、尤一立主动要求“一起做”。长期的同质竞争,让这两位养了30年“蝶尾”的鱼老板认识到,必须跟着这位大学生能人“转型”。今年3月,戴峰和两位鱼老板远赴日本,斥巨资买下了12条锦鲤种鱼。
“到明年,只要每一万条锦鲤中能出一条高品质的,就赚大了。”戴峰一边往鱼塘喂料一边说,鱼塘里新孵出的锦鲤幼苗有上百万条,如今都已长到十多厘米。此前,一位来访的北京专家介绍,普通的锦鲤每条卖40-80元,珍品却能卖到十多万元,照正常情况,三年后这处不到一亩的鱼塘的产出就高达3000万元。
据统计,目前,如皋250多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中,半数以上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项目。当地村民开心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不再是‘小打小闹’,一出手就是‘高级的’,跟着他们干哪,有奔头!”
“獭兔司令”名片年年刷新
“又换新名片啦?”记者问黄宏佰。黄宏佰是常青镇海圩村党总支副书记,这几年记者采访过他三次,每次收到的名片都有新变化。最早在2007年,这个内向的小伙子名片上只印了在村里的职务;到了2008年,名片上多了个“如皋市翔远獭兔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去年记者收到的“新版”名片,又加上了“如皋市信德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字样。
年年刷新的名片头衔,折射出这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升级路。黄宏佰说,一开始村民们亲切地叫他“獭兔司令”,因为他的创业项目就是养獭兔,当年净赚6万元。后来发现光自己养不行,量上不去就没有议价权,外地大户收他一只獭兔,转手就卖到80多元。去年他牵头成立了獭兔专业合作社,发动178户村民入社,规模养殖让他跻身一级供应商,年销售一举破百万元。
“到年底服装加工厂开起来,利润至少翻三番。”黄宏佰说,一只獭兔卖60元,但加工成服饰,平均一张兔皮价值近200元。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他决定开办服装加工厂,皮料自产自销,兔肉还可以供应山东,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根据规划,公司将注册自有品牌,总部就设在市区,届时他的名片上又将多一个“CEO”的头衔。
“獭兔司令”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市里“双十”计划的强力推动。今年3月,如皋市委出台意见,要求大学生村官在自主创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寻求增长点。到年底,预计有上百个项目实现年利税10万元以上、带民致富10人以上的目标。张辉说,市里为村官创业提供了最优惠的外部条件,“村官创业不仅要讲数量,更要比质量。”
给村官创业插上产学研“翅膀”
11月2日下午,记者在如皋和大学生村官座谈时,宁通村村官环青青显得分外焦急。原来,下午四点,她的绣花厂要迎接一位上海高校的专家,指导企业新上生产线,不仅能加工窗帘布,还有能力承接利润空间更大的家纺绣花订单。
村级企业牵手上海专家,“红娘”是如皋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告诉记者,村官创业项目要转型升级,关键在“引智”。
目前,如皋正全面推广“园区带动”的创业模式,一方面引导村官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创业园,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创办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进行产学研合作,兴建“校外园”、“院外园”。
“市里派人陪同大学生村官去高校谈合作,引进专家还有资金扶持。”据介绍,除引进外地专家外,市里还注重本土企业家引领,每个月都举办产业升级培训班,邀请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介绍当下最热的科技创业项目,交流技术市场等信息,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视野。
此外,如皋还专设了300万元的“风险金”,经评审确为不可抗力造成的创业损失,将由风险金中承担50%。
上述举措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在地处偏僻的雪岸镇万福村当村官的周杰,不仅自筹资金从美国引进新技术,创办该村第一家工业企业,还牵头创办了如皋第一个自主型“星火创业园”,吸引10多名同伴加盟,目前已引进3家高新材料企业落户,其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大学生创业园30个,200多名大学生村官采取独立、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项目268个,包括高效种植养殖、花卉苗木、现代家纺、服务外包等,吸纳农村劳动力4600余人,带动1.7万多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辉告诉记者,继实现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全覆盖”后,该市今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升级计划”,从农业到工业、从低端到高端、从闭门造车到产学研结合,300多名大学生村官竞相演绎创业“升级版”。
小小鱼塘“潜伏”3000万元效益
几经周折,记者在双群村的一处鱼塘边找到“天价鱼”买主的股东之一戴峰。小伙子25岁,该村“一把手”党委书记。他告诉我们:“其实是花300万元从日本买了12条锦鲤,最贵的一条‘昭和三世’,价值38万元。”
双群村是全国著名的“金鱼之乡”,当地特产“蝶尾”金鱼,连年在国内外斩获大奖。在“金鱼故乡”养鱼创业,戴峰的选择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亲友村民的怀疑。
“养蝶尾肯定没戏,就算养成了,也是和乡亲们抢饭碗。”戴峰通过网络查询获知,日本锦鲤不仅五花十色,听到主人的脚步声还会簇拥而来“示好”。因其“善解人意”,正成为东南亚高档观赏鱼市场的“宠儿”,附加值是一般“蝶尾”的十倍甚至百倍。
去年底,戴峰在上海观赏鱼国际交流中心锁定了国际金奖日本“昭和”系锦鲤。当戴峰把这一信息带回村里时,当地养鱼大户施伯林、尤一立主动要求“一起做”。长期的同质竞争,让这两位养了30年“蝶尾”的鱼老板认识到,必须跟着这位大学生能人“转型”。今年3月,戴峰和两位鱼老板远赴日本,斥巨资买下了12条锦鲤种鱼。
“到明年,只要每一万条锦鲤中能出一条高品质的,就赚大了。”戴峰一边往鱼塘喂料一边说,鱼塘里新孵出的锦鲤幼苗有上百万条,如今都已长到十多厘米。此前,一位来访的北京专家介绍,普通的锦鲤每条卖40-80元,珍品却能卖到十多万元,照正常情况,三年后这处不到一亩的鱼塘的产出就高达3000万元。
据统计,目前,如皋250多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中,半数以上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项目。当地村民开心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不再是‘小打小闹’,一出手就是‘高级的’,跟着他们干哪,有奔头!”
“獭兔司令”名片年年刷新
“又换新名片啦?”记者问黄宏佰。黄宏佰是常青镇海圩村党总支副书记,这几年记者采访过他三次,每次收到的名片都有新变化。最早在2007年,这个内向的小伙子名片上只印了在村里的职务;到了2008年,名片上多了个“如皋市翔远獭兔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去年记者收到的“新版”名片,又加上了“如皋市信德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字样。
年年刷新的名片头衔,折射出这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升级路。黄宏佰说,一开始村民们亲切地叫他“獭兔司令”,因为他的创业项目就是养獭兔,当年净赚6万元。后来发现光自己养不行,量上不去就没有议价权,外地大户收他一只獭兔,转手就卖到80多元。去年他牵头成立了獭兔专业合作社,发动178户村民入社,规模养殖让他跻身一级供应商,年销售一举破百万元。
“到年底服装加工厂开起来,利润至少翻三番。”黄宏佰说,一只獭兔卖60元,但加工成服饰,平均一张兔皮价值近200元。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他决定开办服装加工厂,皮料自产自销,兔肉还可以供应山东,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根据规划,公司将注册自有品牌,总部就设在市区,届时他的名片上又将多一个“CEO”的头衔。
“獭兔司令”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市里“双十”计划的强力推动。今年3月,如皋市委出台意见,要求大学生村官在自主创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寻求增长点。到年底,预计有上百个项目实现年利税10万元以上、带民致富10人以上的目标。张辉说,市里为村官创业提供了最优惠的外部条件,“村官创业不仅要讲数量,更要比质量。”
给村官创业插上产学研“翅膀”
11月2日下午,记者在如皋和大学生村官座谈时,宁通村村官环青青显得分外焦急。原来,下午四点,她的绣花厂要迎接一位上海高校的专家,指导企业新上生产线,不仅能加工窗帘布,还有能力承接利润空间更大的家纺绣花订单。
村级企业牵手上海专家,“红娘”是如皋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告诉记者,村官创业项目要转型升级,关键在“引智”。
目前,如皋正全面推广“园区带动”的创业模式,一方面引导村官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创业园,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创办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进行产学研合作,兴建“校外园”、“院外园”。
“市里派人陪同大学生村官去高校谈合作,引进专家还有资金扶持。”据介绍,除引进外地专家外,市里还注重本土企业家引领,每个月都举办产业升级培训班,邀请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介绍当下最热的科技创业项目,交流技术市场等信息,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视野。
此外,如皋还专设了300万元的“风险金”,经评审确为不可抗力造成的创业损失,将由风险金中承担50%。
上述举措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在地处偏僻的雪岸镇万福村当村官的周杰,不仅自筹资金从美国引进新技术,创办该村第一家工业企业,还牵头创办了如皋第一个自主型“星火创业园”,吸引10多名同伴加盟,目前已引进3家高新材料企业落户,其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大学生创业园30个,200多名大学生村官采取独立、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项目268个,包括高效种植养殖、花卉苗木、现代家纺、服务外包等,吸纳农村劳动力4600余人,带动1.7万多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延伸阅读:
- 农业部调研组赞扬如皋市大学生村官创业 (2010-11-11)
- 江苏组织部副部长赵永贤 视察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2009-10-28)
- 江苏淮安市每年50%乡镇公务员招录定向大学生村官 (2009-12-09)
-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科技创业园在仪征揭牌 (2010-01-22)
- 江苏省沛县:多举措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2010-07-12)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