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纪实:助力村官起航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周萃

绿油油的金银花枝藤爬满地面,枝藤间缀满白色和黄色的小花,独特的香气沁人心脾。“我们这里的金银花每年可以开五六次花,现在正好是花期。”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平原村大学生村官董鑫明告诉记者。

  董鑫明201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由于在城市找工作难、生活成本高,他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平原村当一名村官。

  “我希望能在农村创业,闯出一片天地。”董鑫明说。

  金银花种植,是平原村的特色产业。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尽快融入当地,平原村要求半年见习期满后每个大学生村官必须通过承包的方式,独立负责一个金银花基地的经营。

  “村官聘任期内,我每个月大概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

  但是董鑫明承包的50亩金银花基地,前期投入需要5万元,工资不高且刚刚毕业,家里经济又不宽裕,他一下子很难凑齐这笔启动资金。

  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的杨以召在农村创业时也遇到了同样的资金难题。

  “虽然在大城市找工作很难,但我很幸运,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应聘于武汉的一家药业公司,公司还承诺一年后会有职位提升。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介绍,一句‘农村天地、大有作为’让我热血沸腾,毅然辞职来到农村创业。”杨以召告诉记者。

  目前,杨以召是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白沙铺村的一名村官。2011年10月,他在当地开垦了160亩荒地用于种植金银花和油茶树。据他介绍,这个生产基地已经累计投入资金约60万元,通过农户入股以及自有积蓄和一小部分银行贷款解决了生产基地前期的资金问题,但未来的资金需求依然很大。

  “大学生村官创业急需资金扶持。”杨以召颇为感触地告诉记者。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遇到的资金难题,从2011年下半年起,农业银行湖北分行主动与湖北省委组织部、共青团湖北省委、省财政厅等六个部门联系,取得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独家经办权。为保证该项业务的规范运作,该行专门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管理办法》,从共青团推荐、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款担保、贷后管理、贷款贴息等7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农行承诺,在2012年至2016年,农行湖北分行每年对全省大学生村官提供3000万元贷款,而湖北省财政厅每年拿出240万元对在农行贷款的大学生村官贷款进行全额贴息。

  “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全省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利用所学知识,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同时培养一批农业银行的潜在客户。”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董鑫明拿出他的手机向记者展示:“看,农行刚刚通知我5万元贷款已经打到了我的惠农卡上,有了农行的村官创业贷款,今年项目资金问题就不用愁了,我得好好干一场。”

  据董鑫明介绍,去年7月,他拿到了农行的第一笔贷款1万元,今年5月,他又向农行提出增加授信5万元的要求,并得到满足。

  而杨以召则联合其他5名大学生村官,于去年7月获得农行6万元贷款。“现在正是金银花采摘季节,生产基地的工作太忙,我顾不上去银行跑贷款。等到10月农闲季节,我准备再开垦140亩荒地,到时肯定有资金缺口,我想再向农行贷10万元。”

  据了解,新摘的金银花花苞经过杀青、烘干、炒制、包装后,成为有机金银花茶,每斤市场售价1000多元,效益非常可观。而金银花栽种、浇水、除草、摘花、剪枝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基地已成为附近村民就近赚钱的好去处。“摘花每斤有4元的工资,当天结算,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120多元呢!”平原村的一位村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由平原村村官创业园走出去的青年村官目前达8人,在全县48个村里带动1293户农民创业致富,不断发挥着大学生村官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创业放大效应。”平原村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农行湖北分行已向全省近百名大学生村官发放创业贷款近千万元,仅阳新县支行就向50多名大学生村官发放创业贷款350万元,而且由于政府对贷款进行全额贴息,极大地减轻了大学生村官的利息负担。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创业贷款期限与实际生产经营周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

  “我的160亩基地为油茶树套种金银花。油茶树生产期长,且树与树之间间距较长,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使用效率,在油茶树间套种了金银花。金银花一般第一年摘种,第二年开花,第三年达到丰产期。油茶树的成长期更长,五年才能达到丰产期。”杨以召介绍。

  而农行提供的创业贷款期限只有一年,对有些生产基地来说,还款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不让偿还贷款打乱正常的生产经营节奏,创业贷款到期后,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基地,我们一般会向基地的经营者继续提供贷款支持。”农行阳新支行行长张卫中告诉记者。

  “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为明确、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这些政策应该包含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高效的大学生创业沟通平台,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分享经验、了解市场并获得一定的技术指导。”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杨以召向记者说出他的期望。

  “大学生创业者忍受着寂寞,也面临着困惑。我们很多人都曾在大城市上过学,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在异地独自创业,有时不免感到孤单。大学生村官的聘任期只有三年,三年后是走是留?如果我走了,生产基地怎么办?”创业的激情在燃烧,但对于未来的路,许多大学生仍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