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大学生村官成为 社区发展“领头羊”
宝安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在社区换届中,积极引导党员、选民、股民选举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和股份合作公司董事会,大学生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08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后,大专以上学历成员所占比例由换届前的56.8%上升到61.2%。大学生“村官”成为社区发展的“领头羊”。
宝安最早的全日制科班“村官”——西乡街道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锦彪,1991年从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时的西乡镇河西村当起一名“村官”,从2004年4月至今担任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锦彪大学毕业后加入村委工作,决定实行办公室文件电脑化,并于1998年组建局域网和网站,率先实行办公自动化。他努力抓好党支部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包户定责和分类定责的“双定责”试点及带动工作。坚持依法治村,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勇于开拓,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黄锦彪只是众多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分子。
从2008年开始,在一些岗位的公务员招考中,明确要求必须具有社区工作两年以上经验方可报考,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升空间。各街道也根据需要,将一些在社区工作出色的大学生“村官”调入街道工作,纳入街道职员或雇员编制。这些做法,一方面为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机关提供了富有基层经验的人才。
在2005年全面城市化后,宝安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培养社区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一批批大学生陆续走入基层工作,为宝安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完成后,全区769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471人,占支委总数61.2%,1176名居委会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484名,占41.2%,全区基本实现了每个社区“两委”委员中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纵观宝安社区(村)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管理,都活跃着大学生“村官”的身影,他们的作用不断显现,逐渐成为社区发展的“领头羊”,也逐步为基层群众认可。宝安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开展得较早,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建立健全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借鉴,尤其是为农村向城市快速发展的地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在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的同时,宝安区不忘昔日老“村官”,“人走茶不凉”,每年组织全区200多名离任社区(村、居)老支部书记、主任开展新春座谈会、健康体检、“七一”活动等集体活动,并为他们赠阅党报,建立信息库,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一方面激发了老同志们服务社区、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第二春”,另一方面也为现职“村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深受基层好评。
- 鹤山首批大学生"准村官"上任 聘2年 月薪1500元 (2007-09-03)
- 江门首批大学生“村官”昨赴任 (2007-09-05)
- 大学生“准村官”大有作为 (2007-09-06)
- 新村干学知识 老村干求提升 (2007-09-09)
- 广东为大学生村官设上升通道 (200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