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埔县六字法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来源:梅州党建网 作者:谢广贤 陈怡

    为帮助大学生“村官”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尽快实现由“大学生”到“新村官”的角色转型,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探索实行“管、培、炼、引、留、督”六字法,强化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

  制度“管”。制订下发《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考核暂行办法》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律》,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报告和工作例会制度等,把村官管理工作纳入正轨。同时,成立由组织、人社、编办、财政、教育、农业、林业、扶贫、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大埔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整体工作,下设办公室,并安排一名干部专门负责全县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明确规定各镇党委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管单位,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从而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管理机构。

  精心“培”。举办岗前培训班,提高大学生村官岗位适应能力。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列入村干部培训总体规划,与农村干部一同培训。实行县组工干部、镇委领导和镇驻村干部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大学生村官的“三帮一带”活动,进行“传帮带”,使新任职的村官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形成向原“村官”学着干、农村干部带着干、乡镇领导教着干的培养锻炼机制。

  舞台“炼”。根据实际合理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领导班子比较强、村风民风比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交通便利的村(社区)任书记或主任助理,要求所在村“两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工作,如起草材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计划生育、森林防火、信访维稳等,给予交任务、压担子,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同时,要求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经常参加镇召开的各项工作会议,了解整体工作情况。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天写一篇工作日志、每月报送一条信息、每季度作一次工作汇报、每半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年述职一次,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提高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典型“引”。通过大埔电视台、组织人事网和创先争优活动工作简报等,大力宣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和带动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目前,该县在县电视台创先争优活动专栏推出4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的创先争优事迹。同时在组织人事网及时更新大学生村官工作动态和做法,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策“留”。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相关待遇,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每月按本科生1100元、研究生以上13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报酬,每人每月由县发放100元交通、通讯补助,镇发放100元生活补助,有条件的村可另发补贴;每年年终考核合格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绩效报酬。此外,还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象,为大学生村官缴交医疗保险和办理养老保险,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确保下的去、留的住、干的好。

  强化“督”。一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大学生村官汇报会,并轮流到大学生村官任职所在镇召开,一方面敦促镇党委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另一方面及时检查指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和工作情况,督促提高工作水平,共同进步。二是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农村工作中履职尽责。三是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任务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情况与所在村“两委”年终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谢广贤 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