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如何才能留住大学生村官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欧丹丹

  “一年前我就辞职不做村官了,和我一起辞职的还有一个研究生。想做点事情没人响应,得不到重视,每天下午不是闲聊、看电视就是看报纸,实在不想浪费青春。”曾经的大学生村官阿华如是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1年11月,坡头区招聘了81名大学生村官,按照3年聘任期,明年11月份才期满,但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已经流失了十多位大学生村官。

  心声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我是辞掉广州的工作回来考村官的,还记得当时几十个大学生村官济济一堂,共同为如何管理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各抒己见,湛江晚报还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那些天里,我白天思考,晚上奋笔疾书,把如何解决农村的垃圾处理和开发农产品的思路都形成方案,一腔热情与理想全部投入其中。但是,我身边不少村官的工作其实还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除了打打字、收收文件,没其他的事可干。”回忆起“村官”的工作,阿华至今仍然很不适应。

  阿华现在从事与大学所读的医药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一年的村官工作经历始终让他内心充满了遗憾。“聘上村官,我好激动,觉得可以大展拳脚了,到处收集村民的棘手难题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农村经济上不去,我还想了一个点子,期望通过大学生村官牵头,联合各镇、街道、社区,搞农村经济联盟,但是没几个人响应,也得不到支持,一腔热情被浇灭。经历数次,都被认为是‘异化’。激情没了,动力没了,又不甘于青春在闲坐中虚度。”

  “村官本土化很重要,起码对当地的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大学生村官阿英告诉记者,由于不是当地人,她的村官工作难以开展。很多工作都得依赖村干部,一旦村干部没办法脱身带其下乡,她就只能呆在村委会做些文稿工作。“几千人的村庄,基层工作那么多,不可能总是依赖村干部带,所以很多时候有心无力。”

  阿华无奈地说,很多大学生村官像一群没方向的孩子,空有一腔热血,没有呼声,没有话语权,没法真正融入到农村。“我们需要真正的参与实践,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做些感受不到被重视的琐碎工作。”

  “你有充足的资金吗?你有技术吗?你有魄力和魅力吗?如果有一项,就可以试试,否则,一个小年轻在农村,谁会买你的账?”大学生村官小李对记者说的一席话,道出了“村官”生涯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