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市新任大学生村官元旦日记摘录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阴天
迎着新年的朝阳,我踏进了梅县扶大三葵村。和蔼的村支书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引领我走访附近村民。当村民听说我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时,都对我热情相待。在淳朴的乡情中,我开始了上任村官后的第一天工作。
三葵村是有2000多人的村落,走访中,我感受到了村民的浓浓乡情,也读出了村民的诸多好奇与期待,大学生到村任职到底能给三葵村带来什么?
这种眼光,让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我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我已经是实实在在的村官。我人生的新起点,将在这片沃土上开始。村支书说,把村民间的小事处理好就是村官的大部分职能。我不能完全理解村支书的话,但我知道村支书所说的小事将是我村官生涯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我将走近村民,心系群众,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探索建设农村绿色崛起的新路。
上任第一天的走访,是我熟悉农村工作的开始。扔下大学生的头衔,拾起村官的帽子,两者的转变或许太大了些,但我从村民的目光中读出了新的内涵,今后的我,将在这种眼光的注视下,在这一片充满着希望的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为梅州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度化创造一份成功经验。[page]
[page]大学生村官彭有华:希望建干部责任林保护环境[/page]
2011年1月2号 星期日 多云
如何做好村官?作为一个外省来梅州工作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规划自己的村官之路。
到农村之前,我们参加市里、县里的培训,对农村工作有所了解,但来到镇里之后发现,一切好像都找不到头绪。按培训说的去做,结果,干了一天的农活,某种意义上说,好像只是进行了一次体力劳动,我们大学生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如何在农村工作中凸显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成为后续队伍的表率,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老百姓只有认同你,才会尊重你,农村的很多工作才好开展。对我来说,目前关键是要加强学习,认真向镇、村干部和村民请教,掌握相关政策,了解民俗风情。同时,我也期望能组织一支真心为民服务的队伍,这样可以减少个人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把树立起的村官精神保持下去。
我想到了家乡农村的做法,每个党员都有责任林,就是每个党员每年必须种植和保护一定面积的林地。在新的岗位上,期望能够建成党员干部责任林,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绿色”服务梅州的经济发展。
[page]大学生村官丘根:虚心学习生产经验工作方法[/page][我的元旦日记]
大学生村官 丘根
2011年1月3日星期一阴天
走进农村,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背负着的担子的重量:“大学生村官”到底能为农村做些什么?我们都想尽快地把这份激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把憧憬变为现实。但是,我们现在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还比较欠缺,对农村的认识还不深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做一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信心和决心。
初步接触农村工作,我也从起初的惶惶不安中理清了思路:认识不到位,我们就到基层去了解民生、民情,做到对群众工作心中有数,针对群众所需所盼,有计划地带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学习不深入,我们就要找时间、挤时间向前辈学,向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的同志学,时刻做个学习的有心人。曾经的我们可能很优秀,但是到了农村就需要有一种甘作小学生的态度,向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向村干部请教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掌握村民的所思、所想,为今后顺利开展农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张大学文凭只能代表我们的过去,只有将以往在学校的荣誉与光环放下,才能真正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干好农村工作。机遇,将我们与农村联系到了一起,只有珍惜机遇,尽职尽责,才能把当代大学生“村官”塑造成村民心服口服的好“村官”。
[page]大学生村官张森:有信心肯奉献就能有所作为[/page]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阴天
即将步入农村,感觉既紧张又兴奋。我是大学生村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之一,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但对于一个像我这般深爱着家乡一山一水的人来说,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明智。短短的两年,是时间的一小步却是人生的一大步,它将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
农村的工作是琐碎的,更是复杂的。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农村也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生产生活中讨论的重大问题,很多都离不开农村。了解中国的国情,必须首先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只有把农村问题吃透了,才能准确把握国情,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从最艰苦、最基层的农村起步,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城市的喧嚣、繁华和乡村的宁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只有坚定理想和信念,融入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在农村广阔天地学习、实践和成长。在农村,我们不仅能够在基层工作中检验、充实和锻炼自己,更重要的还能净化自己。农村工作无小事,但只要有信心,肯奉献,对群众有真情,对群众工作讲方法,相信大学生村官能有所作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会像前辈讲的那样,虚心向百姓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农民做小事、做实事、做好事。
[page]评论:以用人的不拘一格 推绿色的经济崛起[/page]
“鲶鱼效应”,是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层“冲击波”。全国选聘大学生“村官”从根本上打破了村干部“土生土长”的体内循环的传统模式,代之以面向全国的“开门纳贤”模式,对广大村干部而言都影响深远。特别是一些已经习惯于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村干部,面对这支富有朝气、思维敏捷而工作积极的年轻生力军,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和能力,调整思路、调整状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和明显的工作成效,巩固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不然就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取而代之。这将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基层组织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形式,却是政权组织在基层的延伸,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大学生 “村官”带来的鲶鱼效应,将使村“两委”成为干部素质更高、综合战斗力更强的基层 “堡垒”,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策源地”。
“骨牌效应”,是大学生村官给我们带来的第二层 “冲击波”。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综合素质较高的“村官”队伍,是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广大农村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就梅州来说,要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就必须实现广大农村的经济崛起,而接受过高等教育、视野比较开阔、理解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村官”,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把高度浓缩的政策话语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向村民解读、用专业知识解答村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疑难困惑,等等。在传播先进文化知识,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大学生“村官”也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像是放在广大农村的“骨牌”,一个影响一大片,能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迅速传递到每一个偏远的角落。
“蝴蝶效应”,是大学生“村官”给我们带来的最强“冲击波”。“村官”其实不能称之为“官”,严格来讲甚至不能算作国家干部,因为他们只是被“聘”为村干部。但作为面向全国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他们的产生带来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自身,对他们的任用更是对干部选拔体制的“革命”。今后不再从高校直接选拔选调生、2年后开始从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选调生的决定,再加上从优秀村干部中择优录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干部的政策、为离任村干部增加生活保障的政策等,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较好的未来预期、使他们能安心尽力在农村发光发热,也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大批优秀大学生奔向农村是可以预见的现象;从长远来说,梅州的干部队伍中富有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也将大大增加,其中的佼佼者还将成长为领导、组织梅州新农村建设和绿色的经济崛起的生力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这只“蝴蝶”扇动的只是村干部的选拔,最后的结果将是梅州“推动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只是梅州干部体制改革的其中一环。在此之前,梅州在全省率先由团代表直接选举产生了团市委书记、在全省率先由乡镇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了两位镇党委书记、首次采用全委会差额票决方式公推4名镇委书记任市直单位副职、面向全国选聘了多名市直单位副职……梅州正在以选人用人的不拘一 格,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以此来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体制下打造出来的干部队伍能胜任任何挑战,而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将指日可待。
- 何慧丽:大学生下乡要规避双重风险 (2009-04-22)
- 我当村官的原因: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一声呼唤 (2009-05-01)
- 何得桂:我对“公选村官当镇官”有信心 (2009-05-05)
- 并非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当村官 (2009-05-05)
- 大学生村官:前途光明 村委会主任:谨慎乐观 (200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