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轶柳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黎洁华,去年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加广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并成为鹿寨镇十里亭小康村村支书助理。通过积极参与村中各种事务,这位大学生“村官”逐渐得到了村民认可。目前,她提出的两项建议已被村委接受并实施:一是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资料录入电脑,方便以后查询;二是把村里的产品上网卖。下一步,她还打算协助村委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抓好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今年5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深入柳州市鹿寨县调研时,对黎洁华等大学生“村官”给予积极评价。他还深情寄语全区大学生“村官”:“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立足基层、奋发进取,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成长,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新业绩,书写人生辉煌灿烂的篇章!”

  去年以来,我区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选任工作推进顺利,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学生“村官”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贡献了力量。

  精心组织,阳光操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生力军

  2008年是我区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第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务实开放的选聘政策,吸引区内外9414名应届和历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应聘,最终459名高校毕业生脱颖而出。经过签订合同和专题培训,这些大学生分赴全区14个市所属的459个行政村任职。

  为切实抓好选聘工作,我区建立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由区党委组织部牵头,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办和人事厅等12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协调机构。有关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宣传选聘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选聘数量、选聘条件、报名方式、选聘程序及鼓励政策等相关规定,在社会和各高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社会各界和广大毕业生了解、支持、参与这项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发动,共有9714名应届和往届毕业生进行了网上报名。

  我区严格按照《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选人标准。整个选聘工作分为动员部署、组织选聘、签订聘用合同、培训上岗四个步骤,严格按照宣传动员、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公示、确定人选、签订合同、组织培训和分配上岗的选聘程序严谨有序推进。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组织和监督下,由各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选聘条件对报名毕业生按分配选聘名额的1∶6的比例进行资格初审,确定进入参加笔试名单;笔试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考试规定进行操作,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自治区考试中心统一出题,统一改卷,按照有关要求,严格选好考点,认真做好考场设置,特别是严格筛选党员教师担任监考人员,并组织监考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考试过程的严谨公正;资格复审和面试工作以市为单位组织实施,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按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1∶2的比例确定资格复审和面试人选;

  选聘对象确定之后,由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与选聘毕业生签订合同,明确各自遵守的条文,确定所到村和任职岗位。

  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就全区选聘工作的相关事宜进行反复研究,制定并报自治区党委审定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措施,确保选聘生各项待遇得到保障。

  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2008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陈阳通过了广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同年9月1日,他和田东县委组织部签订了三年聘用合同后,成为中平村的一名“村官”,主要负责政务办理、协调项目等工作。田东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大学生毕业,工作起来要像小学生。”陈阳说,刚来时着实感到不自在,几个月过去后,他很快融入乡镇工作中去,并有了自己的理念,受到乡镇领导肯定。在平村农事村办服务站,他正忙着指导村民填写医疗报销单子。 

  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陇村,没有人不认识毕业于广西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周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书记几个月来,周辉和村干部一道发动群众修建村级水泥路4公里,完成改厕67座、沼气池建设35座等。他提出的村党支部结合党员义工活动,组建村级环卫站,定期组织党员义工清扫村道小巷,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营造绿树成阴、花果飘香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选聘大学生“村官”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而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党的干部,提升农村文化水平。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形成的共识。而大学生“村官”们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对人民有感情,对土地有感情的人更容易成长为优秀的干部,而“村官”正是优秀干部的储备人才。

  为此,大学生“村官”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心系群众、服务农民,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吃苦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李欣蓉应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推广大棚种植瓜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多渠道筹集资金10多万元,建立了15个大棚种植基地;6月份就可以种植瓜果,并将在中秋节前上市,力争卖个好价钱。

  李欣蓉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坚守农村广大天地,不断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带领村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结合实际,创造条件,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大学生到村工作后,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加强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各市除对选聘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关心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各县(市、区)委领导每人联系1-2名到村任职大学毕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村党组织除安排好驻村大学毕业生的食宿及日常生活外,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各市县选聘毕业生的上岗情况、住宿安排、工作生活情况及工资发放、社会保险、人事档案、户籍办理等情况进行督促和了解。

  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委托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负责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聘用期间,由乡镇党委、政府参照公务员考核方式每年负责对选聘毕业生进行一次考核,自治区、市、县每年对选聘大学生评比表彰一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组织选聘大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到村任职大学毕业生管理制度,健全考核办法,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选聘乡镇党委、政府制定到村任职大学毕业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述职、实绩考评、群众评议和乡镇党委领导与到村任职大学毕业生定期谈心制度,加强具体管理。

  今年,我区继续选聘476名大学生“村官”,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正在认真抓紧抓好选聘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结合各自实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定期选聘、岗位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和齐抓共管制度,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