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江州区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搭平台

来源:崇左新闻网 作者:邓卉 陆华勇 尹泉

图为大学生“村官”黄飞春在自己创办的“生态农庄”里喂猪

    “从2008年以来,我们共选聘大学生‘村官’52人到村任职,采取‘压担子、搭梯子、给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近日,江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耀雷说。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融入农村、服务基层,江州区多措并举,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有序流动构建平台,切实解决他们聘用期满后出路等实际问题,助推他们成长成才。

    ○ 压担子,“村官”成为“顶梁柱”

    2008年,陈翠芳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通过选拔考试,担任原太平镇壶兴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3年来,她积极肯干,积累了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2011年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大学生“村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并通过公推直选当选壶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随后通过公开招考,成为太平镇政府一名公务员。

    “从大学生‘村官’—居委会副主任—公务员—村党总支部书记,我感觉自己接过的是一付千斤重担。”陈翠芳接过调任太平街道卜寨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文件时,激动地说:“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培养,使我得以适应工作岗位,锻炼自己。”

    近两年来,江州区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独立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大学生“村官”成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在201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7名大学生“村官”被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居)委会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1人,村党总支部副书记4人,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顶梁柱”。

    ○ 搭梯子,“村官”长成“领头雁”

    31岁的大学生“村官”、青年党员黄飞春是那隆镇廷内村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2010年,黄飞春租下村里的60亩荒地搞生态“立体”养殖。3年来,黄飞春的养殖产业越做越大:年生猪出栏1200多头,年出产鸭25000多羽,年产河鱼20多吨,年产值达130多万元。

    “当初创业,担心会失败吗?”我们问。

    “想过,但有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我打消疑虑。”现在,富裕起来的黄飞春积极向群众传授技术、赊销种苗,成功带动10多户群众发展养殖。

    近年来,江州区先后开展“农村党员万元增收工程”“东风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拜师助民、送技入户”等送科技活动,组织水产、扶贫、科技、团委等部门,对创业“村官”提供“手把手”“一对一”的技术、信息支持。同时,协调团委、妇联落实小额创业贷款,为有好项目、有条件发展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大学生“村官”提供37万元的创业资金帮扶。

    ○ 给位子,“村官”成长“助推器”

    “去年,我能顺利考上公务员,多亏各方的大力支持,我一定用实际行动报答大家的关心和帮助。”驮卢镇灶瓦村大学生“村官”唐秀琴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一些大学生“村官”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深造,或报考研究生,或报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江州区积极为这类大学生“村官”提供服务,支持他们参加各类考试和招聘活动。

    江州区建立定向招录制度,每年拿出5%左右比例的职位面向村官招录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重点倾斜政策,在编外人才招聘中,推行向大学生“村官”倾斜的“两个优先”制度,即优先为乡镇基层设立公益性服务岗位,“村官”报考公益性服务岗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建立择优推荐制度,协调人社、工信等部门,对连续2年称职或荣获县级以上荣誉奖励的“村官”,优先推荐、免费安排其到招聘、用工企业应聘、实习。2008年以来,在岗“村官”中先后有11人考取公务员或选调生,6人考取事业单位,4人被录用为金融机构、工厂职工。(邓卉 陆华勇 尹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