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大学生村官”计划成效凸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等问题长期存在。为了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去年以来,黔西县采用“选派、选聘、委培”三个途径在全县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率。截至目前,全县共选拔244名大学生村官,分别在244个行政村任职,占行政村总数的63.8%;80个行政村的80名在职村干部免费参加县委党校大专班学历培训,到2008年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

    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中,人才选拔是关键。黔西县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目的就是选拔一批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大学生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村干部。选拔重点是国家统招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和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的大专以上毕业生。

    为了选出更多的好苗子,在选拔程序上,黔西县实行自愿报名、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的办法,参照“干部公选”的标准和程序来筛选。县委组织部规定了“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特别强调必须热爱农村工作,有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愿望,年龄原则上在30岁以下。把本村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当作选拔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选拔出的“大学生村官”,有关部门因才施用:是正式党员的,可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特别优秀的,可任副书记);是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也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为了防止这些有知识、有热情,但缺乏农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出现“水土不服”情况,黔西县委边摸索,边规范,在选拔、培养、帮扶、管理上下功夫,力促这些大学生村官早日发挥作用。一是建立培训网络。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科学选择培训内容,分级、分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教育培训。县里把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专门举办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他们系统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经济管理、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知识。对在任“大学生村官”,实行年度培训,重点学习法规政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和正常退出机制。由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县乡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被录用者,任大学生村官的时间计算为工龄。对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

    黔西县“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仅近1年时间,就显示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该县农村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7.5岁,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使全县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8.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28.3%。全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林泉镇海子村,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村里的砖厂因为路况太差,一到下雨天,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群众意见很大。2006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黄颖,参加公开选拔,到海子村当了村支书助理。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她争取到资金1.5万元,带领村民修通了村里0.6公里的断头路,方便村民外出,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谈起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黔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麦青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村干部选用范围狭窄,仅限于本村有一定资历的农民,结果形成了村干部自我封闭的低层次循环。现在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把那些原籍在农村、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组织部门选人的视野,不仅改变了过去村干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状况,而且激发了现任村干部的积极性,实在是一举多得。

    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办的一些创业基地,也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前往就业。目前,在该县担任“大学生村官”的人数,已经占同期报到的大学生毕业生总数的近1/5,大大缓解了当地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据统计,仅今年1-5月中旬,全县就有15名大学生村干部引进和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发展养鸭、养牛、养猪、果蔬等基地15个,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提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