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综述报道

来源:遵义日报 作者:帅军 一丁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2006年以来,遵义市着眼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相继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等项目,全市累计有4500多名大学生响应号召,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挥洒青春才华,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陈华润,现任仁怀市二合镇双龙村支部副书记。2006年11月至今,他先后在二合镇玉屏社区、沿河村、正觉寺村、双龙村等4个村工作。工作中,他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驻村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村支“两委”带领和配合下,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认真负责开展各项工作,深得群众的好评、领导的认可、组织的信任。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角色转变,是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前提。遵义市委组织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统筹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分层培训。市级抓示范培训,县(市、区)抓创业培训,乡镇抓岗位培训,以实现大学生“村官”“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学什么”。遵义县、汇川区、仁怀市等地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培训,传授农村工作方法和政策法规,引导他们当“村官”先当村民,做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准备,打牢“村官”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余庆县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成熟起来,为84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工作导师”、“学习导师”、“技术导师”和“生活导师”。村党组织负责人、乡镇党委负责人、县直涉农部门负责人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结成“1+1”帮扶对子,成为其“工作导师”、“学习导师”、“技术导师”。村党组织负责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
 
    各县(市、区)建立县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制度,县、乡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村,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大胆工作。
 
    汇川区结合大学生“村官”实际情况,积极搭建岗位平台,安排9名大学生“村官”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主任助理,还有的兼职远程教育操作员、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员、科技致富技术员、法律顾问等,并给予他们实质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职责。乡镇在帮助指导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的基础上,还针对他们专业不对口、农业实用技术缺乏、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够、工作经验欠缺、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尽适应的实际,实行“4+1”双挂制(每周在村内工作4天,在镇上锻炼1天),适时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到镇有关部门锻炼,提高其工作能力,使他们能迅速成为基层工作的能手。
 
    遵义市各地还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管理。红花岗区推行“管理有规范、培养有手段、待遇有保障、发展有方向”的管理模式;仁怀市深化“四员”管理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农业技术员、民事调解员、文化宣传员和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同时建立大学生“村官”年度和聘期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根据年度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绩考核,考核结果向所任职村党员群众公开,作为奖惩、选拔干部、招录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全市各地科学规划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设计不同的发展路径,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近年来,全市大学生“村官”中有1人提拔为乡科级干部,300多人考录为公务员,200多人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40余人考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