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张国伟:把扎根农村作为无悔追求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崔海波 韩志国

  他到村任职以来连续被县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他考取了公务员,却不舍村官岗位,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当“村官”;他心系群众冷暖,争跑资金为群众修建水利设施;他为群众谋富路,出资成立信息服务站;他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特长辅导班、设立助学金,他就是河北省磁县林坛镇袁庄村大学生村官——张国伟。2006年他毕业于山西晋中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筹资30万元在邯郸经营了三家服装门市,年收入近10万元,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2008年,当他从朋友处得知河北省将首次招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后,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意,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经过省市的层层选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河北省磁县林坛镇袁庄村主任助理。

  转变角色,快速适应农村工作——从徘徊到融入

  袁庄村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紧临牤牛河,全村共有210户,1050口人,全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从张国伟到袁庄村任职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建设农村的工作激情,可当他第一次与群众接触,就听到了充满质疑的议论。“年轻人待不了几天的,迟早会飞走的。”“小小年纪,能帮我们做什么啊?”“几天苦一吃,不回去才怪呢!”……面对质疑,他也彷徨过,也想放弃过,想一堵气回家算了。可想到组织对他的信任,想到领导与家人对他的期望,想到自己当初美好的志向,他没有退缩。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总是以微笑回答,总想着为村里尽己所能做些什么。于是,他积极向镇干部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农村工作水平。他开始走家串户和群众拉家常,深入田间地头谈生产,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通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挨家挨户的走访了全村,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都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分别根据不同人员建立了信息台帐,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慢慢的群众也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年轻人。

  努力工作,扎实履行岗位职责——从融入到扎根

  随着对村内工作的熟悉和深入,张国伟渐渐地俯下了身子,沉下了心思,细细地琢磨着要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使自已的根深深的扎在这里。在村工作过程中,他了解到村小学师资较弱,开设课程单一,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他便积极与学校联系沟通,在得到校方的认可和支持下,他发挥自身的教师专业优势,在小学开展了特长辅导班,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对孩子进行电脑、绘画、手工、英语等特色辅导,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范围。两年来,共授课约150余学时,辅导学生650余人次。张国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勤奋向上,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在设立“未来之星”奖学金,对一些品学兼优和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表彰资助。截止2011年底,共出资6000元,先后资助学生15名。同时,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得知村民外出务工信息闭塞,致富门路少,为了能及时给群众提供更多的务工信息,拓宽信息渠道,他在村成立了信息咨询站,从网络和报纸等媒体收集整理务工、种植、养殖、经商等涉农信息,每天在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利用村内广播进行不间断的播放。同时,连续三年出资6000元为全村群众征订了信息杂志《亚太广告》1000余份。截止目前,全村已有61人实现外出务工,12人实现了在家创业。

  有所作为,干部群众普遍认可——从扎根到事业

  袁庄村是一个纯农业生产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后劲不足,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针对村情,他与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制定了村庄五年发展规划,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该村地处丘陵地带,旱地较多,引水浇地困难。2011年,张国伟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两委会和党员群众大会,研究决定在牤牛河上修建拦河坝。在方案确定之后,他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5万元,建成了一条长150米,蓄水量达8万立方米的拦河坝,有效扩大灌溉面积400亩,人均增收300余元。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张国伟还将村内年轻劳动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整理,并组织村民200余人到邯郸世纪英才农民培训学校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和服务素质。同时,为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就业平台,他和村干部多次到林坦工业园区企业与老总联系沟通,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截止目前全村在园区企业就业已达130余人。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按照袁庄村五年建设规划,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村“两委”紧紧抓住当前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多方筹资,想方设法,全力推动新民居建设工程。工程初期,张国伟多次与邯郸监理设计院的同学联系,无偿给村初步制定了合理严谨的建设方案、设计了科学的图纸草案、编制了工程资金预算,为工程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第一期70户,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居民楼已完成主体工程。

  永不言弃,小村官的大选择——从事业到追求

  三年来,他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立志扎根农村,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中,无论是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人口普查、创先争优活动等常规性工作,也无论是成立助学金、开设辅导班、设立信息咨询站等自主性工作,还是修建拦河坝、劳动力输出、建设新民居等创造性工作,他都全身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力争使各项工作做到最好。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两度推迟婚期,爱人临产时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就连母亲重病期间也未曾到床前照料,每当想起这些,他内心就充满了无尽的愧疚,感到自已没有尽到做丈夫、父亲、儿子的责任,好在家人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使他能够在“村官”的岗位上安心工作,更好的施展自已的才华。村官非官已三年,酸甜苦辣尽其中。好多大学生村官把这个“村官”职位当作了人生再就业的一个“跳板”,近年来,和他一起走过的村官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进入了企事业等单位,都纷纷选择了离开,他思想上也曾有过动摇,精神上也曾有过压力。在2011年10月三年服务期即将期满时,他在家人的动员下报考了河北省政法系统公务员,并以优异成绩被录用。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家人、同事、朋友都劝他马上去办理解聘大学生村官手续,及时到新单位报到。而他第一时间却想到了:村里的新民居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拦河坝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工、村里的孩子还在等着他去上辅导班、袁增仁老人的低保手续还没有着落,他犹豫了。让他放下手头工作,他不放心;让他放弃这个岗位,他不甘心;让他离开朝夕相处的党员群众,他不忍心。当他面对群众殷切的期盼和热情的挽留时,他毅然决定留下来继续当村官。有人问他:“政法系统待遇好,又是公务员,你却放弃了,选择继续当村官后悔吗?”他的回答永远都是:“只要做有意义的事就永不后悔,村官是一项光荣而有意义的事业,村官事业是我无悔的追求,既然选择了当一名光荣的大学生村官,我将永不言弃、永不后悔!”

  作为一名在农村锻炼成长的大学生村官,张国伟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惊人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真正以一名“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群众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挥洒着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实践行动为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增光添彩、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