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刘荣华:青春在田野上闪光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凤敏

 

   “现场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心潮澎湃,精神振奋,深受鼓舞……作为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将牢记总书记对我们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发挥优势,真抓实干,致力创先争优、创新创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是河北省乐亭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刘荣华的一段感言。

  2012年5月4日,全国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刘荣华作为河北省两名大学生村官代表之一参加了大会,并在会后随即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了代表发言。刘荣华坚信:在农村这片广阔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只要坚定创业信心,放飞青春梦想,就能够谱写出一曲青春的华彩乐章!

 

  (一)

  青春,激荡着激情和梦想;田野,孕育着生机和希望。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刘荣华就怀揣梦想奔向这片乡间田野,用青春和热情,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梦想与现实悄然重叠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份真诚而欣慰的笑容。

  2008年10月,在人们千方百计留在城市做“白领”的潮流中,刘荣华毅然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而逆向走进了农村,被组织安排到乐亭县大相各庄乡王栋庄子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面对眼前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村官”岗位,刘荣华心里涌动着一份莫名的茫然和无助,虽然她也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相当的了解,但从大学校园走向乡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空间转换,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她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卸下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尽快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心定下来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她深入群众,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向村里的党员群众沟通交流、交心,很快便和大家熟知起来,与此同时她积极与该村对口分包单位唐山市民政局多次联系、沟通,争取支持资金20万元,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深受群众赞誉。

  正当踌躇满志的时候,农村开始进行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刘荣华到乡里开会时了解到该乡王潘各庄村是全乡经济最落后的一个村子,村内派性严重、矛盾突出,连续两届村支部书记都没能从本村选出村支部书记,群众怨声载道。她突然冒出个想法,想去碰碰这个“老大难”,便向乡党委主动请缨。经过周密地综合分析,乡党委考虑决定让刘荣华参加王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

  带着满腔热情和希望,刘荣华走进王潘各庄村,迎接她的却是人们对她的指指点点和质疑的目光,甚至有人当面直截了当地问:“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小姑娘,还是一个20多岁的孩子,根本就不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你会干啥?你能解决啥?”这些话如针一样刺痛了她的心,分明是在变相地驱逐她趁早离开。话虽不多,却很重,时刻压着她的心。刘荣华深知,他们这些话是在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老百姓看到自己为大家办的实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为尽快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刘荣华每天起早贪黑穿梭于田间地头,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村民促膝长谈,坦诚相待,仔细聆听他们的想法、建议和需求,及时掌握实情,拉近和党员群众的感情,让他们意识到她不是到村里来镀金的,而是来踏踏实实干事的。经过20多天的走访,刘荣华渐渐和大家熟悉起来,对村里的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贫困户曹英宝的妻子10多年前患上精神分裂症,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正在上大学,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曹英宝一个人身上,他觉得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了解这一情况后,刘荣华首先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从工资中拿出300元钱,买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在生产上进行引导和扶持,帮他干一些农活,为他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使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增加了致富的信心。在无儿无女的王万龙老人家里,当刘荣华掀开盖在饭桌上的一张旧报纸时,看到的是老人中午吃过的饭菜——一碗大酱,一盘咸菜,一个冷馒头。她的心里感觉酸酸的,便给老人放下200元钱让他改善生活,老人拉着刘荣华的手声音颤抖着对:“闺女,谢谢……”面对耄耋老人对自己这小小的一举流露出的真情,一向坚强的她流泪了,她为有这么朴实的百姓而感动!

  换届选举,是王潘各庄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早在得知刘荣华要参加“公推直选”时,现任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委员的史绍胜就找到乡党委,明确说如果一定要派刘荣华来参选,至少他本人不参加选举。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村里他那一派系的党员都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刘荣华几次找到史绍胜谈心,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说清利弊,终于打消了他的疑虑。2009年3月25日选举那天,史绍胜把他的一票郑重地投给了刘荣华,而且深情地说:“我看小刘这姑娘行,让她试试吧。”那天刘荣华以全票当选为王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

  也许,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最善解人意的。刘荣华一个多月的所作所为,虽然微不足道,却是真心实意的,村里的党员群众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二)

 

  上任伊始,刘荣华就开始犯难:村里负债20多万元,而且能卖钱的树木已经被前届村委会卖光了,机动地也全部承包了出去,再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没有资金,干事情只能是一句空话。怎么办?怎么办?刘荣华反复在心里问自己。焦虑中,她想到了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想到了村民们的信任与期盼,便横下一条心:干!多难也要干,而且要干好!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打井。王潘各庄村拥有耕地909亩,地里19眼机井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直接影响了村民的农业生产,而且在蔬菜栽秧用水紧张的季节,经常因为一些人插队浇水而吵架、闹矛盾,也影响了村里的和谐稳定。针对这一情况,刘荣华和其他村干部一起顶着寒风,一眼井一眼井地排查,最后决定再打5眼机井。为争取资金支持,在县财政局、水务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打井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争取到35000元。新井打成后,全村900多亩地都能浇上了水,而且浇一亩地的电费从200元降到了40多元。这一问题解决后,村民们对刘荣华的看法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这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刮目相看了。老支书史井俊在刘荣华面前竖起大拇指,说:“小刘书记,让你受委屈了,村里工作不好干啊。像你这个年纪在家里还是个受宠的孩子,你却来到我们村担起这么重的担子,以后全村人都会支持你的!”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刘荣华这个不大的“村官”并没有刻意去烧这“三把火”,只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王潘各庄村与相邻的滦南县高各庄村交界,两村间的路是蔬菜外运的必经之路,但多年无人修缮,村民出行不便,蔬菜外运困难。两个村分属两个县,在修路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经过反复研究商量后,刘荣华一面向乡里递交申请材料,争取修路指标,一面多次亲自到高各庄村商议修路一事,由于态度诚恳,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方出资1万元,刘荣华又协调筹措了一些资金,最终铺就完成了一条长350米的水泥路,打通了村里蔬菜外运道路,但是另一条“路”却开始困绕着她——蔬菜销路不畅。

  种植大白菜是王潘各庄村的传统产业,但近年来因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提高大白菜的市场竞争力,刘荣华多次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科协、农研会的技术人员到村讲课,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储藏等各方面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掌握新技术,提高大白菜的质量。她组织成立了大白菜产业协会,并通过召开推介会、网上发布扩大供销信息、经纪人推销等方式,扩大蔬菜销售渠道,并引导菜农摒弃原有的大白菜经营模式,发展大白菜整形、包装产业,使白菜价格从刚收获时的1元/公斤,涨到了1.4元/公斤,也给本村和周围村子提供了近200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9000元。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大学生村官必须树立的真情为民服务的理念。王潘各庄村自来水已经用了20多年,特别是最近两年经常出现问题,不但出水少而且水中总是夹杂着泥沙,严重影响群众健康,改水成为村里刻不容缓的工作。2009年6月份,乡党委安排刘荣华和其他6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起参加赴江苏的学习考察,所到之处新农村建设力度对她触动很大,更加坚定了她对村自来水改造的决心,但改水是件大事,她充分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并制定详尽实施方案。改水过程中,挨家挨户指导安装,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投资38万元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已经竣工,全村群众喝上了干干净净的自来水。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刘荣华始终注重党员阵地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她积极筹措资金45万元,建成一座占地2400平方米,集宣传、教育、信息、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党员活动阵地。村两委充分发挥阵地的宣传、教育和信息功能,认真开展主题鲜明的组织生活和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活动阵地真正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课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刘荣华积极推行一助一、一包一、一带一、一帮一的“四个一”管理模式。“一助一”,就是刘荣华这名大学生村官负责协调、协助一个包村乡镇干部开展工作,并与乡镇党委签定目标责任书,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一包一”,就是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一人包一片区域,区域内的村民有任何事都可以找他们解决;“一带一”,就是一个村民代表帮带一个村民小组;“一帮一”,就是一名党员帮扶一户困难户。推行“四个一”管理模式以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村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实施修路、改水、改电、改厕、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让群众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过上了幸福日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到村任职两年多来,刘荣华忠实地履行着“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为全村农民群众真情服务,逐步改善了村内各项基础设施,有效化解了过去较为严重的派性矛盾,农民人均收入得到逐年提高,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很快,她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事迹就得到了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对刘荣华的事迹都进行了专题报道,随后全国50多家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影响广泛。

 

  (三)

 

  在“共同关注”下,刘荣华有压力,更有动力。

  博者,善采众长;能者,与时俱进。2010年3月,为积极响应党中央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号召,在刘荣华积极倡议下,大相各庄乡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联合会,这是一个服务于所有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公益性互助组织。刘荣华被选举为会长,她开始为创业基地的事情忙碌起来,但如何创业、创什么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的最初阶段,往往也是创业最难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关系到以后事业的发展,所以马虎不得。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充满着无数的机遇,而乐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早在1999年温家宝同志就曾到这里考察,对乐亭农业结构调整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面对这样的农业优势,该如何转化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势呢?经过深思熟虑后,刘荣华决定跳出所在村、所在乡小圈子,放眼全县,立足乐亭农村农业实际、立足大学生村官的自身优势,将创业定位于农业新品种示范和新技术推广,领办创办致富项目。

  然而,创业之初,并非水到渠成。当时,刘荣华带领“大学生创业联合会”租用了35亩农田,开始进行“水果玉米”、顿谷等农业新品种的育苗实验和推广,很快秧苗探出了绿色的脑袋,看着一棵棵绿色的幼苗,让她欣喜不已。然而,正当满怀希望期待收获时,一场狂风暴雨使她的希望化成了泡影。面对被冲毁的秧苗,她心里一阵阵辛酸、一阵阵失落。无奈中,她只好带领大家重新播种、重新育苗。经过精心呵护和管理,秧苗长势喜人,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一些秧苗开始发黄、打蔫,也有一些秧苗白天很茂盛,而经过一夜后就出现死秧现象,刘荣华赶紧聘请农技专家前来会诊,结果是一种蛴螬虫害。按照专家的建议,为了找到彻底根治虫害的方法,刘荣华和其他几名大学生村官每天深夜都要趴在地里,细心地观察蛴螬虫的活动情况,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蚊虫的叮咬,忍了;风雨的吹打,受了,刘荣华的双腿关节红肿得吓人,双眼熬得布满了血丝。经过连续5个夜晚的观察,刘荣华终于准确地掌握了蛴螬虫的规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大家依方用药,结果蛴螬虫死了一地,所育秧苗得又开始了茁壮成长。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刘荣华逐渐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品尝了创业带来的喜悦和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愿集资、社会募捐等形式,大相各庄乡“大学生创业联合会”滚动投入380余万元,并通过精心选择、认真规划、反复比较,目前,共创立了6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分为A-F六个区。其中,两处为农业示范和科技指导服务的涉农服务基地,两处为苗木繁育和花卉养殖基地,两处为合作建设的实习基地,为深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六个基地各有突破,各有亮点,收获颇丰。在创业基地的建设和实践中,刘荣华组织大学生村官重点与相关单位联合实施了大学生实践基地、食品加工、大学生村官公寓、就业推介、人才培训、陶瓷产品研发项目等6个创业项目,不仅磨炼了毅志、励炼了品质、提升了大学生村官带头致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也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渠道,解决了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出路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创业奋斗的激情。现在,全乡17名大学生村官都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在今年的村换届选举中,刘荣华再次高票当选为王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她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放飞青春梦想,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领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让自己的青春在田野上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