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开平首批招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回眸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作者:王学民 马…
    如今,开平区132个行政村已经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开平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07年8月,开平区在全省率先招聘了20名大学生到全区各方面比较落后的村就职。2008年5月,这区又面向社会招聘2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镇卫生院及农村中小学任职。两年来他们为农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干劲和热情,为村民办了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次招聘大学生村官的举措,改善了这区村干部年龄知识结构,扩大了大学生就业渠道,实现了一举双得。

  公平选聘,感召学子回乡应试

  2007年8月10日,区委组织部通过当地电视台和镇、村、社区张贴公告形式,向全区发布了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消息。仅两天,就有310余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应聘。其中,甄怡(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曾任驻京延边朝鲜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晓宁牗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法律系牘,分别辞去京津工作,回乡应聘就职。

  为了安排好这次招聘,开平区委组织部先后召开6次会议,研究敲定了招聘信息发布、命题、笔试、面试官挑选、面试组织、成绩公布的程序和办法,明确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三公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关口。区委常委会就招聘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共识:确保把本区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拔到村干部队伍当中。

  2007年8月29日笔试开始,8月31日即张榜公布所有参试考生的笔试成绩,并在区电视台滚动播出42名通过笔试的考试名单。9月9日面试,根据42名参加面试大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甄怡、王晓宁、柏景秋等20名大学生。

  扶之上马,关心关爱再送一程

  这区组织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首批招聘的20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农村干部培训计划,每年由区委组织部至少组织一次为期7天的培训,镇党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为期不少于3天培训。教育培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会代训、定期上站或集中授课与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行“3+1”帮带机制,镇党委明确规定,每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分别明确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1名包村干部和所在村党组织书记联合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农村工作。区里财政并不宽裕,但通过压缩招待费及日常办公开支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发放工资,兑现待遇。

  生活上爱护他们,各镇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食宿,购买了生活用品,提供了办公场所,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子,还为大学生添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政治上关心他们,区委组织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从多角度教育培养,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为每名大学生统一订阅了《河北共产党员》杂志;建立了发展党员制度,非中共党员的任职大学生向所在镇党委提出入党申请,纳入镇机关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由镇、村共同负责培养发展。

  提供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区委组织部每年召开1至2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听取大学生工作和思想汇报,常委部长亲自到会,与大学生一起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此外,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途径,区委组织部建立了“唐山开平大学生村官吧”和“开平村官QQ群”,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工作和学习心得。

  扎根田野,天地广阔各显其能

  到徐庄子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宋雪梅,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从到村第一天开始就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一天中的村民关心的问题、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等信息都一一记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向镇、村或区相关部门反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协调解决,她的记录本已被徐庄子村的村民称为“亲情笔记”。

  王晓宁是到双桥镇李家峪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在镇村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在村里开办了“法律咨询服务室”,对待村民热情耐心,每次都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村民弄明白为止,短短1个月她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律师”。村民有了什么法律问题都爱到她的“法律咨询服务室”坐坐,村民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王晓宁搜集了村民普遍关心的土地承包、征占补偿、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00余条,整理成小册子无偿向村民发放,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几个月来,在王晓宁的努力下,已成功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0余起,消除越级上访苗头2起。王晓宁说:“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