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调查

来源:张家口日报 作者:焦磊立 赵…
    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我市从2007年开始启动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截至目前,共选聘535名大学生到基层任职。为保证大学生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市着力解决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初期普遍面临的“下去干什么”、 “到底怎么干”、 “如何干得好”的问题,引导他们当好 “农业技术员、民事调解员、文化宣传员、站点管理员”,使他们在农村 “有事干、有作为”,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 “三定”原则,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村干部在职前都很茫然,积存在他们心底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到农村究竟能干什么?”为解决这一困惑,市委组织部依托 “双向考虑定岗位,根据需要定职责,结合实际定任务”的 “三定”原则,引领大学生顺利地走向农村舞台。
    双向考虑定岗位。市委组织部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特长、本人自愿、基层所需人才类别、安置村环境条件等因素,安排其任职村。比如法律专业的安排在矛盾比较复杂的村,农口专业的安排在种植养殖专业村,经济专业的安排在重大经济项目、重要企业所在村。中共正式党员一般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党组织副书记职务,非中共党员全部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安排合理的岗位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根据需要定职责。市委组织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大学生村干部群体优势的对接点,明确提出在农村当好 “四员”的职责任务:当好农业技术员。引导大学生村干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等,把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直接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年以来,他们单独引进或直接投资奶牛养殖、生态观光、果蔬采摘等项目9个,组建专业合作社4个,组建帮带小组108个。当好民事调解员。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学习涉农法律法规,指导他们访民情、察民意,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积极发挥作用。去年以来,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参与调解农村矛盾680起,涉及2000多人次。当好文化宣传员。指导大学生村官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培育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当好站点管理员。市委组织部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具体承担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站点的管理任务,指导他们规范管理,熟悉业务,完善制度,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安排播放内容,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结合实际定任务。为调动大学生村官履行 “四员”职责的积极性,县乡两级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各县区委组织部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社情民意、环境条件等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和考核分值。乡镇党委同他们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 “年初挂帐、年中查帐、年终要帐”,年底由县区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组织考核,通过个人述职、群众测评、组织考察的形式,综合评定他们的年度工作实绩。

                      坚持三个注重,解决 “怎么干”的问题

    “从大学生到村干部,两种角色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迁说。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村干部在任职初期一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学生村干部经历单纯,将专业知识融入农村工作、解决村民所需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均显不足;农村工作琐碎且敏感,大学生村干部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接纳。他们容易成为“井里的皮球”——皮球到了井里,从上面看是在下面;可从下面看却又浮在水面上,无法深入开展工作。
    针对此问题,我市在解决“到底怎么干”的问题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注重思想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选聘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前,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要亲自同大学生进行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安排从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年轻领导干部讲述在艰苦条件下锻炼成长的经历,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有效增强了大学生村干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市、县组织部门把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重点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去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主题,我市聘请全国知名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就“三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工作方法、农村生态建设等做了专题辅导,同时还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组织60多名大学生村官到山东寿光、北京昌平等地,参加了乐义果菜技术培训班、全国蔬菜产业发展大会等,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履职能力。
    注重实践锻炼,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 《关于鼓励选聘大学生参与全民创业的意见》,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聘期内自主创业,创办农村种植、养殖业示范项目或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同时,积极引导实践,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交任务、压担子,独立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去年以来,在“迎奥运、保平安、促发展、办实事”活动、村“两委”换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等重要工作中,他们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群众教育、征集民意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处理三个关系,解决“如何干”的问题

    解决“如何干得好”的问题,需要正确处理营造环境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大学生村干部全面发展需要与基层工作需要的关系、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的关系,努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争先的良好氛围——
    一是激励关爱,但不放松要求。我市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认真落实选聘大学生补贴、津贴、保险等待遇;对任职满1年,能力较强、工作实绩突出的,根据需要调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表现特别优秀的,及时选拔到乡镇党政领导岗位;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不低于10%的县、乡公务员职位,定向招收选聘大学生。同时,各县区全部建立选聘大学生档案,加强日常跟踪监督管理,严格组织年终考核,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表现一般和较差的,区别不擅长、不得法、不作为等情况,分别进行扶持引导、岗位调整或诫勉谈话。今年以来,先后对14人进行了岗位调整,由乡镇党委书记对12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二是帮扶联系,但不代替包办。各县区普遍制定了“传帮带”制度,乡镇明确一名党委成员负责进行培养教育。县区委组织部实行联系走访制度,每半年至少对选聘大学生联系走访一次,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市、县区委组织部都确定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日常选聘工作。各县区通过成立联谊会、创办报刊、建立QQ群、开辟网上论坛等形式,加强大学生村干部交流平台建设,直接服务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市委组织部依托《张家口党建网》开辟了“村官天地”栏目,成为他们自我管理、综合服务、全面展示、引领导向的重要交流互动平台。
    三是选树典型,但不求全责备。为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理解、支持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市县对大学生村干部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各地选聘工作经验做法等加强宣传。对典型,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只要有突出面、有闪光点,就纳入视野,通过电视访谈、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的辐射示范作用。

记者手记

    通过深入采访,发现一项项措施,保证了大学生村干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岗尽责,自身优势得到发挥,建立了与基层群众的真挚感情,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在今年1月份结束的村“两委”换届中,全市有131名大学生村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占全部大学生村干部的24.5%。从市委组织部对于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探索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可靠的后备力量。通过实践的锻炼提高,他们很快会成为基层工作的骨干,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因素。因此,要加大培养力度,安排大学生首先到工作基础好、发展有特色、班子活力强、“班长”素质好的村工作,为他们开展农村工作引好路、过好入门关。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培养周期,定期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避免长时间置之不理。
    ——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作用,是选聘工作成败的关键。“有的干”才能使他们“干得好”,“干得好”才能有前途。必须让大学生村官有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才能使他们融入基层,得到认可,才能安心工作,干出成绩。在大学生村干部的安排上,要确保专业对口。要根据农村工作实际需要,选择与农村工作关联度较高的专业,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当前,不少村具有一定的发展特色,这在人才需要上也就有不同的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协助有关村吸纳相关专业对口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可靠保障。我市大学生村官“四员”职责能够履行,与相应的工作机制保障是分不开的。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引导,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至关重要。 组织人事部门要转换角色,由组织领导转为工作指导,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意见,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要加快设计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潜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