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县“八重”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鑫丞

  自2008年大名县启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以来,坚持以党员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把非党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把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把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重理论、重实践,丰富大学生村官实务经验。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每年和村党组织书记一起参加县级培训。各镇、街道还通过集中培训、实践基地培训、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形式,增强大学生村官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如开设大学生村官“乡村讲堂”,开展理论专题培训、村务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调研等,还要求大学生村官亲自参与到活动策划、组织、运行、管理与自我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经验。

  重引导、重教育,增强大学生村官党性观念。针对前几批大学生村官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党员的现象,乡镇、村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对他们从思想上、工作上进行引导,定期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并安排他们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重帮带、重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实践能力。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系帮带制度,联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为具体联系人,通过言传身教、跟班指导等方式,使大学生村官逐步从适应工作岗位、熟悉村工作、向参与村事务管理、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发展。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列入村后备干部培养,有意识地压担子、交任务,或安排到征地拆迁、信访等岗位工作,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重宣传、重示范,促进大学生村官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安心农村,扎实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关心、爱护、支持大学生村官的良好氛围。在网站、电视等媒体上宣传澧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历,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采取召开工作例会、座谈会,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解决大学生村官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大名县委组织部李鑫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