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红:雕刻美丽青春在乡村
本期聚焦——服务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业,根本在科技和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秉承着“解民生之多艰”的理念,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成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源地,还主动融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当代大学生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转变“非城市不去”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吕德红在义务辅导贫困孩子
“郑老师,到农村两年了,我深深地感觉农村太需要大学生了,而且大学生到农村去锻炼也拥有更大的创业平台。希望您能告诉更多的学弟学妹,农村有我们农林人才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日前,浙江林学院2004届毕业生吕德红打电话给郑本军老师,汇报最近的工作情况:由于在基层工作努力,深得地方干部群众的欢迎,她最近已成为浙江省庆元县黄田镇副镇长,是当地最年轻的干部之一。
跳出农门的孩子要重回农村
吕德红是浙江省温州苍南人,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2000年,吕德红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考上了浙江林学院。
2004年,吕德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由于综合素质优秀,再加上开朗、大方的性格,使她成为同专业学生中的佼佼者,毕业证书还没有拿到,杭州市就有多家单位选中了她,并许以优厚的报酬和福利。
就在吕德红决定和杭州一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前一天晚上,她从班主任田信桥老师那里得知:丽水市庆元县现正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镇长助理。庆元县属于浙江的欠发达地区,有“浙江的西藏”之称,很多浙江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那里工作。
田老师告诉她:在如今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学生去农村会有发展前途,由于你综合素质较好,新农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老师的话让吕德红思考起来:“现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城市里,虽然自己目前的能力还可以,但是如果去了杭州,仅有本科学历肯定会被淹没在人才堆里。而到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发展十分需要人才,而这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又回到农村去?”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后,感到了压力,“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到城里找一份好工作,现在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而且可以留在城里工作了,现在又回农村去?”几乎所有家庭成员都反对她的想法。
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去参加庆元县人事部门组织的面试。没想到,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面试的吕德红由于踏实、活泼、综合素质优秀,一下子就被庆元县人事部门看中,“你被录用了。”
后来她才知道,她是庆元县当年招聘的镇长助理中唯一的本省大学生。
艰苦让她在徘徊中坚强
2004年夏天,她去了庆元县,被分配到黄石镇担任镇长助理。她学习的是法律,虽然研究方向与农业有点联系,但是担任镇长助理却要求什么都要会。她一开始参与的是全镇的规划工作。规划是个科学而严谨的工作,这让她无所适从。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她边学边干,常常,她办公室里的灯光要亮到凌晨。
黄田镇到县城要1个多小时,而且车子不多,当地的百姓一年也难得去县城几次。在读大学时十分活跃的她,面对双休日不得不在办公室里度过的日子,感到特别孤独。如果要回老家一趟则更困难了,光一个来回就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工作两年里,除了五一、国庆和春节,吕德红大都是在镇政府大院里度过的,即使爷爷过世,她也没能回去。
担任镇长助理的初期,吕德红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当城里工作的同学兴高采烈地与她谈到工作待遇时,她更加难过,因为她每个月的奖金才60元。
艰苦的环境与条件,让她时常处在彷徨与犹豫中:走还是不走。可在她每次打退堂鼓时,一想到热情的村民、关心支持她的领导与学校老师,她又会充满激情。就这样,她在徘徊中坚强起来。
“康庄工程”在泪水中获得成功
2004年秋天开始,镇里把申报全省生态镇的任务交给了她,吕德红觉得机会来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接到任务后,为了整理材料、规划项目,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忙碌。当地干部群众看她一个女孩子在这里工作,挺不容易,对她都非常支持,一切都按预定的计划进行着。最终,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黄田镇顺利评上了全省生态镇。
由于初战告捷,吕德红对自己在农村的工作更有信心了。不久,镇领导又给她下达了新的任务:承担全镇的“康庄工程”现阶段建设任务。所谓的“康庄工程”,也就是修路致富,让全镇村村通公路,这也是欠发达地区致富的前提。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工作才一年的女大学生,既是领导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的考验。
“康庄工程”事关国计民生,也是造福当地百姓子孙后代的大事,马虎不得。为了这个工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吕德红几乎天天都耗在建设工地上。在此之前,当地很多地方都没有通路,要去工地就需步行,她的双脚经常走出血泡。有时候,好心的村民看她走路辛苦,会顺路用摩托车带她一段,但由于当地道路实在不平坦,有一次骑摩托车的村民载着她冲进了稻田,但这些工作上的困难都被她给忽略了。
她认为最困难的是大家的不理解,因为吕德红深知“康庄工程”对于老百姓的重要,她从来不敢放松自己,对工程质量、工程款的支付等环节把得特别严格。这也引来了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怨恨,有些承包工程的包工头到领导那里告状,使吕德红多次受到无端的批评。“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自己的辛苦、工人的不理解再加上领导的批评,让吕德红好几次当众留下了眼泪,但是倔强的她并没有妥协与气馁。
2006年3月,黄田镇“康庄工程”现阶段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吕德红也得以用优异的成绩向全镇父老乡亲汇报。验收总结会上,很多百姓笑着说:“康庄工程”是吕德红哭着鼻子完成的。
村民和孩子的心里有了她
“在农村工作,我们不会看重收入有多少,看重的是老百姓的信任。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只看工作待遇如何,而更应该注重的是你为社会作了什么,老百姓对你如何。只要百姓心里有你,那么你的事业就是成功的。”吕德红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由于和群众关系好,现在吕德红每次到村里,总有好多村民抢着邀请她到自己家里吃饭,把她当自家的女儿一样对待。一开始不懂当地语言的她,现在已能够很好地与当地村民沟通,吕德红说自己再也不想走了,不仅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自己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了。
镇政府附近是镇中心学校,吕德红了解到,该校有一些失学儿童和即将失学的孩子,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还有的是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了。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她下决心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为孩子做事。一开始,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一个孩子。随后,她开始邀请已经工作的同学来镇参观,当同学看到这里很多孩子面临辍学的境况后,也纷纷和这里的贫困孩子结对子。“到目前,我的同学中,就有20多位与这里的孩子结对子,以解决孩子部分生活和学习费用,有个同学资助了好几个孩子。”吕德红告诉笔者,今年暑假期间,庆元县遭受了百年罕见的特大台风,该镇的贫困儿童、贫困家庭更多了,她现在正通过各方面努力来帮助这里的孩子。
“到农村去”不再是一个口号
在镇里工作的时间,吕德红经常向学校里的老师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师弟师妹前往农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她之后庆元县招聘的两批镇长助理中,浙江林学院毕业的学生就有8个。他们还经常和吕德红联系,并在她的指导下,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为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努力工作着。
“以前有的高校毕业生‘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幢房’。但现在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大大改变,到农村去、参与新农村建设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已经成为毕业生们自觉的行动。”在得知吕德红在农村的创业经历后,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陈敬佑感慨万分。
他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奏响,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随着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乐于到农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开拓自己的事业。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吕德红在农村成功创业,只是很多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学生中一个普通例子。近几年全国各地有很多毕业生都在农村创业中干出了成绩,他们的成绩也为在校生就业观的正确树立起着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也在培养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陈胜伟)
- 湖北大学生辞去公务员和白领工作到乡下种菜(图) (2007-04-26)
- 师智敏:回乡带领农民致富 (2007-07-12)
- 毛永江:回乡创业路上有奔头 (2007-07-12)
- 江西瑞金一大批大学生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2007-11-30)
- 大学生村官陈彦召扎根农村创业 (200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