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宝丰迎来14位女大学生村官 乡亲目光悄转变
上级给村里派了个大学生当“村官”,还是个“女的”,这可是件新鲜事。从2003年10月起,平顶山开始正式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宝丰县闹店镇为此迎来了14位女大学生“村官”。这些年纪轻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能带领村民们奔上致富路、建设新农村吗?乡亲们的目光,从最初的疑虑、轻视,悄悄地有了转变……请看——“女大学生村官到咱村”
从心怀疑虑到真心欢迎,纯朴的村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表达着对女大学生“村官”的支持与感激。李爱玲没时间照顾孩子,不约而同地,村里的妇女们为她3岁的儿子缝制了几十套小棉衣;娄晓曾经细心地为一位老太太收集过糊墙用的报纸,以后每次去她家,老太太都非要给她“烙油馍”;女村官里的“老大姐”信煜利用自己掌握的蔬果种植技术帮助村里致了富,今年春天,村里的文书突然来到女村官们在镇上的集体宿舍,手提两篮从村里大棚刚摘下的草莓,说是全村人的心意,让女大学生村官们一起“尝尝鲜”……
女大学生“村官”们难得聚在一起合个影,瞧她们笑得多开心!
从不认可到“刮目相看”艰难的“寻找致富路”
2005年2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的女大学生李爱玲,来到宝丰县闹店镇洼李村,当了一名“村官”。
村民们听说从城里来了个女大学生,都来看新鲜。私下议论:“城里人下乡,不就是开开会、散散心吗?一个城里女娃,还能干什么?走着瞧,兔子尾巴长不了!”
李爱玲没把自己当外人。入村第三天起,她就顶风冒雪挨家挨户走访,摸清了村里38户贫困村民的情况。几天后,李爱玲赶回城里多方筹集到的26条新棉被和1300斤面粉,就送到了这些贫困户的家中。看到面粉与被褥,70多岁的李让老太太紧紧地拉住李爱玲的手直喊“闺女”;那些当初说怪话的村民们,一下子闭了嘴。
没多久,李爱玲又干了件让村民们“意想不到”的大事:打井。洼李是个传统农业村,但土地贫瘠,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岗坡地。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乡亲们曾自发集资2万元打井,却没打出水来。李爱玲入村伊始就想法筹集资金,她反复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有一段时间,为了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她每天8点准时赶到他们的办公楼,帮着领导提开水、打扫卫生。对方的主管领导开玩笑:“你怎么比我们上班还积极?”李爱玲回答:“您一天不同意,我就天天来找您!”最后,几位领导被她的那股执著劲儿感动了,从水利准备金中特批了8万元,帮洼李村打了3眼百米深井。完工抽水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放鞭炮,几辈人的心愿终于梦圆……
李爱玲入村100天,洼李村举行了换届选举。村民们用手中庄严的选票,表达了对这位女“村官”的信任与支持,她以92%的得票率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其实,不只李爱玲,闹店镇14位女大学生“村官”刚入村时,最常听到的是相同的两句话:“你个女娃,来干啥呢?”“干不了两年就要走了吧?”尽快改变这些村民们的不信任与不认可,成了她们当好“村官”的第一步。
艰难的
“寻找致富路”
要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最有效的法子莫过于多为他们办实事,让尚未摸到致富门径的村民们尽快富裕起来。可为了寻找这条致富路,女大学生“村官”们可谓饱尝了苦辣酸甜。
同为2005年2月进村的李官营村村委委员王素珍,在查阅了大量信息资料、并深入附近村庄走访后,了解到养兔是一条不错的致富捷径。她怕吃不准,又自费到焦作、河北一些村庄实地考察,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想法。王素珍兴冲冲地发动群众,没想到,被兜头泼了盆“凉水”。一些村民说:“兔子以前有人养过,利润是高,但不好养,一死一大片,俺先不急着养。”尽管王素珍反复解释,但始终应者寥寥。
“既然大家都不养,我就自己先养起来!”王素珍暗下决心:要用事实改变村民的陈旧观念。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邻里也劝:“你一个大学生还是女娃,干啥不好,非要养兔子?那东西到夏天可臭了,还易得病。”王素珍顶住冷言冷语,拿出3000多元的“家底”购买了8只种兔。她不畏辛苦地边工作、边养兔,由于饲养精心、科学,一年后,兔子不仅没死,卖掉后还获利2000多元。
事实胜于雄辩。王素珍养兔成功了,村民们的心也开始活了。先是王坤乾购买了十多只种兔饲养;之后,胡科伟、何婵等几位村民也开始加入了养兔行列。特别是小胡,半年间已发展到拥有种兔30只、商品兔200来只,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养兔专业户”。邻近的军营村女大学生村官张翠笋跑来向王素珍“取经”,不久,他们村的村民也有十几户开始养,“王素珍养兔”成了附近村民们都知道的一则美谈。
孙晓莉向寺坡村引进烟草种植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波折。之前,寺坡一直是单一的种植小麦、玉米,村民收入低。孙晓莉当选村委委员后,在走访中结识了一位烟草公司的退休干部,逐渐萌生了改变寺坡种植结构、发展烟草种植的想法。虽然镇里对此很支持,但村民们对改变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种植方式心存疑虑,尤其是,这种改变还出自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大学生。
聪明的孙晓莉搬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大家做工作,又得到了一些党员的支持,总算张罗起了30多万元。孙晓莉又跑到父母家中筹钱,父母不同意:“你一个姑娘家,还真想怎么着?”晓莉赖着不走:“我张罗的事,自己哪能不出一份子?”她在家里“蹲”了一个多星期,见父母还是没有出钱的意思,24岁的大姑娘在双亲面前难为地掉了泪:“村里急等钱用,大伙都看着我呢,你们支持支持女儿吧!”父母最终服了软,拿出了3000元钱:“就当这钱打了水漂了!”回村后,晓莉怕钱不够,“厚着脸”又回家向父母要了1000元钱、找朋友借了1000元钱,凑了5000元的份子交给村里。
第二年,寺坡村的烟草种植初现规模,入股的村民收益翻了倍。这次不用孙晓莉动员,村民们争着找上门来要求入股,寺坡也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烟草专业村”。
带着孩子
当“村官”
闹店镇的14名女大学生村官,是当地干部队伍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人前,她们是风风火火的“村官”;人后,她们一样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并不得不时常面对几种角色相交叠时的痛苦抉择……
在这14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8个是孩子的母亲。其中的3个,孩子才只有1岁多。
周营村村委委员陈晓珂进村时,儿子刚满半岁。因为孩子小,爱人和婆婆都反对她当这个村官。下乡那天,跟着她的除了襁褓中的孩子,只有一个支持她而自愿照顾孩子的公公。他们被村里安排在村小学住下,做饭就是在屋檐底下支个煤炉,家当没带全,夹煤球的火钳还是找老师借的。
环境的简陋没有动摇晓珂的选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官的工作中,每天抱着孩子走街串户了解情况,忙起来,就把孩子寄到有妇女的人家,或者干脆交给公公,只在孩子饿了要吃奶时才抽空去喂一趟。
不久,陈晓珂去镇里开会,有事耽搁在路上,很晚才回来。她急匆匆地走进村小学的家,看见儿子已经躺在爷爷的怀里睡着了,满脸泪痕。公公告诉她,孩子饿了,家里没奶粉,只有一箱下乡时带的方便面,他没法,就把方便面嚼碎了喂给她。陈晓珂一听泪就下来了,她抱过儿子,发现儿子睡梦中还在不停地打嗝。半夜,儿子拉起了肚子,浑身发热,晓珂抱着孩子就往村诊所跑,大夫告诉她:可能是方便面喂多了,孩子不消化,引起了发烧……给孩子打完针出来,东方天已发白。陈晓珂紧紧搂着孩子,觉得怀中的骨肉是如此需要呵护,可令人难受的是,为了工作与心中的梦想,她又不得不常常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洼李村附近有一个矿区,经常违规排放污水,村里许多家的井受到了污染,一些村民也因为长期喝被污染的井水而患上了疾病。“村官”李爱玲决定申请省里的安全饮水项目。去年7月的一天下午,她突然接到通知,要求立即把污染水样送到省里复检,第二天还要组织专家论证。
那天爱玲母亲有病住院,丈夫又出差了,她只得带着儿子一块儿去郑州。没想到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大雾,他们被堵在107国道上,整整29个小时没吃没喝。当天夜里,1岁多的儿子又渴又饿,哇哇哭得怎么也止不住。后来,实在没法的李爱玲只好从携带的污水水样中抽出一份,荒郊野外的,也没法烧煮,就那么直接让孩子喝了。孩子睡着了,李爱玲却又愧疚又担心,紧紧地盯着儿子,一夜没合眼……
孩子啊孩子。对于陈晓珂、李爱玲们来讲,孩子,永远是这些坚强不让须眉的女大学生“村官”心中最疼痛、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女村官理
“村务事”
村官虽小,村务事却“千头万绪”。特别是处理邻里纠纷,大学生村官们在接受任前培训时,有经验的老支书就千叮万嘱:“当村官一定要把心摆正;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多摸情况、以“和”为贵……”
王东红当上杨庄的村主任助理不久,一天,大雨刚过,村民老赵就扯着邻居家养猪的老张气愤地上了门。“小王,你给评评理!”老赵指着老张说:“他家地势本来就比俺家高,养猪的猪粪也不收拾收拾,这段时间天老下雨,满院的猪粪顺着河沟都流到俺家来了!”老张一听冷笑了声:“养猪哪能没猪粪?都是老邻,担待些吧!”
王东红心里清楚,两家之前曾为琐事结下嫌隙,本来猪粪铲在一起还可以沤肥,这次老张八成是故意不收拾;老赵也有点“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她想趁机劝和两家,但双方都不肯低头,不一会儿又撕扯起来。
王东红一看情势不对,就提出要到现场“看看”。到了老张家,果然,猪粪水横流,不少已经流到了老赵家门前。王东红一言不发地卷起裤腿,操起一把铁锹,走上前,开始把猪粪一铲铲地堆在一起。猪粪越积越高,面面相觑的老赵老张沉不住气了。老张赶上前夺过铁锹:“你一个闺女家,咋能干这事。我来,我来!”老赵也讪讪地开了口:“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邻居……”一场邻里纠纷就此消弭无形。
“女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家长里短的‘村务事’时,总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办法”,闹店镇党委一位姓李的副书记感叹。访贫问苦、做计划生育工作,她们有着女性特有的细心与耐心;而在致富带富、植树造林、秸秆禁烧、远程教育、农村合作医疗……这样的村务上,女大学生村官们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她们积极传播着自己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并自觉地坚守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化解着村民们最初的误解与偏见。
从心怀疑虑到真心欢迎,纯朴的村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表达着对女大学生“村官”的支持与感激。李爱玲没时间照顾孩子,不约而同地,村里的妇女们为她3岁的儿子缝制了几十套小棉衣;娄晓曾经细心地为一位老太太收集过糊墙用的报纸,以后每次去她家,老太太都非要给她“烙油馍”;女村官里的“老大姐”信煜利用自己掌握的蔬果种植技术帮助村里致了富,今年春天,村里的文书突然来到女村官们在镇上的集体宿舍,手提两篮从村里大棚刚摘下的草莓,说是全村人的心意,让女大学生村官们一起“尝尝鲜”……
回首两年多的“村官”经历,李爱玲说她最想说的是:“农民真可爱!农业真重要!农村创业的舞台真宽广!”那些毅然决然地告别丈夫、孩子、男友,甘愿投身农村奉献青春的女大学生“村官”们,李爱玲的话也许正道出了她们的共同心声。
- 大学生村官朱超:灾害是对我的考验 (2009-06-17)
- 李爱玲:时刻不忘群众福祉 青春奉献农村热土 (2009-06-17)
- 目前河南省平均每四个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7-04-22)
- 河南鹤壁:大学生村官成为品牌 (2007-05-07)
- 河南省平均每四个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