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时刻不忘群众福祉 青春奉献农村热土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苏琳
     2005年2月,李爱玲响应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的号召,毅然离开城市机关公务员这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宝丰县闹店镇洼李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任村主任助理,5月,以92%的高得票率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她任职四年来,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历尽艰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她先后筹措资金170多万元,协调低息贷款210万元,完成旱地打井、“通达工程”、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新农村建设、改厕建厕等10个项目;创建了规模化、高标准养殖园区,年创纯收入近300万元;她带头创业上项目,投资15万元建养猪厂一座,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她积极引进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大型奶牛养殖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和发挥效益,洼李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她刚入村时的1500多元增加到6900元,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成为平顶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试点示范村之一。如今,洼李村水泥路纵横交织,自来水管网遍布全村,生活沼气洁净方便,养殖园区初具规模,农田灌溉实现旱涝保收。

    由于成绩突出,李爱玲先后当选为宝丰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成为全省数万名大学生村官中唯一一名省人大代表。还荣获“宝丰县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感动父城十大人物”、“平顶山市三八红旗手”、“平顶山市劳动模范”、“鹰城新风尚”十大好人好事之一、“平顶山市共建和谐先进人物”、“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光荣称号。2007年4月,她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农业部、团中央选拔为河南省唯一一名全国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报告团成员,代表河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全国各地作巡回报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的亲切接见和表扬。平顶山市委号召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向李爱玲学习。2007年5月,她被命名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后,代表10名标兵和其他获得者在全省表彰大会上发言,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李爱玲当初报名当村官时,家里人反对,很多人不理解:放弃机关公务员,去当一名村官,是个“大傻冒”!李爱玲不为所动,她毅然决然来到了洼李村。

    入村后,李爱玲顶风冒雪挨家挨户走访座谈。当她看到一些贫困户没面吃、没被盖,冻得瑟瑟发抖,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她回市里筹集到26条新棉被和1300斤面粉,救助了38户贫困村民。李让老太太和老伴70多岁,无儿无女,家里穷得仅有一张床,一条破絮被,一口锅几只碗,当从李爱玲手中接过面粉和被褥时,眼泪把面粉都滴湿了。之后,李爱玲多次自费看望老两口,送去零用钱和日用品。老太太逢人就说:“俺一辈子没儿没女,这妮儿是俺的亲闺女啊!”之后,李爱玲每年都要筹措和购买物资救济贫困户,使广大村民深受感动。有一天,李爱玲在村头看到一个村民在行走中突然晕倒在地,她立即把这位村民扶起来要送医院,可这人执意不去。之后她了解到,由于经济困难,不少村民有病没钱看,小病酿成大病,有些孤寡老人疾病缠身也不到医院就医。为了解决群众治病难的问题,她多次与市里几个医院联系,恳请医院先后3次组织医疗队到洼李给村民检查治病,还自费购买3000多元药品,随处方免费发给病人。村民感动地说:“爱玲办事办到俺心里啦!”

    洼李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全村人靠种粮食为生。但是,洼李土地贫脊,其中有三分之一还是岗坡地,十年九旱,收成很少,村民为粮食不够吃年年发愁。群众曾自发集资2万元打井,却没打出水。打井浇地成了全村人的心病。为了能筹到资金,李爱玲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有一段时间,她每天8点准时赶到主管部门的办公楼,为领导提开水、打扫卫生,顺便反映洼李村的困难。一个领导跟她开玩笑,说她比这里的工作人员上班还积极,她说:“您一天不同意,我就天天来找您!”最后,几位领导被她的执着劲儿所感动,特批资金8万元,打了两眼百米深井。完工抽水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放鞭炮,象过大年一样高兴,许多妇女儿童还在水泵前用盆子接水,互相泼洒,那场面如同在云南过泼水节。大家说:“几辈子的梦今天终于圆了!”

    李爱玲不懈的努力,赢得了洼李人的信赖。第五届村委换届时,1000多村民把庄严的选票投给了入村仅100天的李爱玲,一致推选她担任新一届村委会主任。媒体称她是入村时间最短、得票率最高、最年轻的“三最”女村委主任。

    李爱玲把担任村主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憋足劲儿为乡亲们办实事。洼李村势较低,一到下雨天,村里大量积水,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要致富,先修路。2005年11月,她乘车赴北京申报,途中患急性肠炎,上吐下泻,不得不在河北邢台下车治疗。由于当时带的费用不足,不敢住院,仅在门诊打吊针,晚上躺在小旅店里,远离亲人,孓然一身,眼泪滴湿了枕头,那一刻她真想放弃,马上回家。可一想到错过这次机会还要再等一两年时,第二天就强撑着病体上路进京。经过努力,项目终获上级批准,下达资金30万元,修水泥路3公里,硬化了村内6条主要街道,使洼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洼李村过去仅有两口老井,年久井浅,水质污染严重,井水吃着又苦又涩。村民在自家院里打的压井,由于水质硬,水壶烧几次开水,就挂满“水锈”,长期饮用,损害了身体健康。于是李爱玲决定争取安全饮水项目。申请这一项目,要经过水质检验、逐级申报、复核重检、初审再审等诸多环节,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她先后上报了20多份材料,接受了11次水质检验。一天下午,村里突然接到通知,要求立即送污染水样到省有关部门复检。那天她母亲有病住院,丈夫出差,村里其他人又不了解项目情况,她只得带着两岁多的儿子赶往省城,不巧高速路因大雾被封,在107国道上堵车21个小时。当时正值深夜,荒原旷野没吃没喝,孩子又急又渴又饿,哇哇直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只得将携带的没有经过烧煮的水样取出一些给孩子喝了。那天晚上,她一夜没合眼,紧紧抱住熟睡的孩子,愧疚得眼泪直往下落,担心孩子喝出病来怎么办?2006年10月,上级批准下拨资金48万元,打了深井,建了水塔,铺了管道,使全村人全部喝上了安全水。老百姓感动地说:“过去天一旱,吃水吃不上,浇地浇不上,急得干瞪眼。以后不用发愁了,浇地有灌溉井,家家吃自来水,这都是村官给咱村带来的福气啊!”

    在安全饮水工程施工打井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接连报废了两眼井,其中一眼打到60米深时遇到大片岩石,无法下钻,只好放弃。这眼60米深的报废井做安全饮水井不合格,但做灌溉井却绰绰有余,而且周围有200多亩易旱耕地,旱象严重时这里的庄稼几乎没有收成。为了变废为利,李爱玲又想办法筹措资金3万元,整理了井筒,硬化了井壁,修缮了其它灌溉设施,使200多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争取沼气项目可以说是一波三折。2005年初李爱玲刚入村不久就开始跑要沼气项目,但一直到2006年下半年第一批用户才获批准。目前,洼李已分三批建成沼气池300座,惠及全村大部分农户。虽然跑要这一项目饱尝了酸甜苦辣,但当村民们用上了既方便又干净的沼气、每户每年可减少各项开支1000多元时,她感到由衷的欣慰。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李爱玲把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上了日程。她首先从增强村民的“造血”功能入手,聘请蔬菜和畜牧专家担任顾问,多次对村民进行农技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和本领。为了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她白天到处搜集致富信息,晚上不顾劳累摘抄整理。她在市新华书店查找资料时,书店职工发现她接连几天中午不吃饭查到下班,就替她买来米线当午饭。经过日夜奋战,她终于编写出版了《现代农业实用新技术》一书,并自费2500元印刷500册,送到各家各户。通过努力,村民的致富能力和积极性空前提高。四年来,全村从无到有发展蔬菜600亩,规模养猪、养鸡户120多户,年增加收入150万元以上。

    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村青年选择的主要增收门路,但不少人由于缺乏知识和技术,外出后要么工资低,要么找不到工作。为了给青年人开辟外出务工渠道,李爱玲与平顶山市技校建立了长期联系,先后组织150多名青年免费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经培训的青年由技校全部安排到外地企业就业,而且工资较高,由此带动全村形成了外出务工热潮。目前,全村350户已有近300户在外地有务工人员,每年为全村赚回收入120多万元。

    为了使洼李养殖业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效益,2005年下半年,李爱玲开始筹建畜牧养殖园区。当时,大多数养殖户有抵触情绪,只愿在家里搞养殖,而不愿到园区冒风险。为了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她首先动员党、团员带头入园区搞养殖,并安排养殖户到养殖发达地方进行学习培训,还成立了村养殖业协会,树立了5户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典型。在园区基础设施上,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辟出园区专用地100亩,供养殖户自由支配使用;她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入园区养殖户每户奖励1000元现金和1000块建房用砖;购买了变压器,架设了园区低压电力线路;协调来低息贷款,保证了养殖户的资金需求。2006年正月初七夜,刚安装的变压器被盗。她得知后,一连几天心情都很难受,因为那台变压器是李爱玲费尽周折、付出心血筹集资金4万元换来的啊!可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之后,她只好多方转借4万元,又购置安装了一台。为了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园区发展壮大,她个人投资和贷款15万元也在园区建了一个养猪厂。养殖户看到李爱玲要扎根洼李与村民同甘共苦一起养猪的实际行动后,彻底消除了疑虑,大胆地增加了投入,扩大了规模。目前,有110多户规模养殖户入驻园区,年出栏生猪4万头,纯收入3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2000口人,人均就增收1400多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洼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发展的养殖业优势,为外地养殖企业前来投资落户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当李爱玲得知河南佳田实业集团要建一个特大型奶牛养殖基地时,就努力做工作,使这一占地300亩、总投资6000万元的大型养殖项目落户洼李。为了保证企业顺利建设,她多次深入各家各户做工作,宣传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引导村民顾大局、看长远,支持企业施工。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土地,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协调解决了一系列厂群矛盾。目前,这一企业已建成投产,各项设施初具规模,每年可创销售收入1.2亿元。

    李爱玲作为村主任,除了争取项目、发展经济外,还要处理大量村务。洼李过去由于贫穷,长期不稳定,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对那些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她深入群众反复征求意见,对照有关政策,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力而又慎重地加以解决,群众比较满意。去年,洼李被评为宝丰县信访工作先进村。在村委工作中,她注重努力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筹集资金整修了村委办公室,改建扩建了村委大院,填平了污水坑,硬化了1600平方米的村文化体育广场,组建了村剧团、秧歌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她制定实施了农村青年兴业计划,引导、带领村干部和党团员带头发展畜牧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使一批党团员成了致富能手,一批致富能手加入了党团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双强”型支部书记,村党支部被命名为“平顶山市先进党支部”。她任书记的村团支部被命名为“平顶山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四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李爱玲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外来的村干部,只有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真心诚意为村民办事。如果心里总是与农村格格不入,或者嫌弃农民,那肯定缺乏为群众主动服务的意识,村民也会拿你当外人。很多群众说爱玲很家常,没城里人架子,在村里看见小孩子,即使身上再脏她也要抱一抱,卧病不起的老人的家里再脏她也要去床前坐一坐。遇到谁家有困难或遭受不幸,她都会立即掏钱给予资助。现在群众看见她,家里大事小事都愿意跟她说,连闺女出嫁、孩子办驾照都希望她帮忙。有些事她确实办不了,但也要给村民一个真诚的答复。

    从城市到农村,李爱玲的工作条件反差很大。城市机关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而农村工作的岗位在农户和田野里,热天蚊蝇叮咬,雨天踩泥趟水,乱风时沙尘满身。由于日晒增多,她脸上生出暗疮,胳膊上长出成片的红疙瘩。去年麦收时,她为组织村民救火,在田埂上一脚踩空,滚下麦田,面部和胳膊上多处擦伤。她母亲看到后,抚摸着她脸上的伤口含着泪说:“孩子,你别再去村里了,从小到大没让你受过苦,你这样妈心疼啊!”对此,她无怨无悔,2006年“五一”劳动节,她被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奖励2000元现金,她毫不犹豫地全部捐给贫困村民和养殖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