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他们让农村变了样
提起大学生村官,许多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村官踏实肯干懂技术,没有架子。自从大学生村官入村后,每个村庄都不同程度地变了样。原来破烂不堪的校舍变成了教学楼,以前村里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没有水的村子用上了自来水,没有致富项目的村子有了项目,农民有了奋斗的目标。正是这些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新的希望和新的收获。
2003年10月,我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层层选拔,958名优秀者从1287名报名者中胜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2004年2月,这些大学生村官被正式派往农村任职。之后,市里每年都会选拔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补充到农村去。截至2008年10月,全市共选派2637名大学生村干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在这些大学生村干部中,拥有大专学历的有2236名,本科学历的399名,研究生学历的2名;平均年龄27.8岁,最大的35岁,最小的18岁。
这些大学生村干部不仅是农、林、水、种、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几年来,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共协助修建乡村公路2460多公里,兴建校舍、桥涵、饮水工程2180多座(所),推介优质良种4600多亩,协助发展养殖户、种植户2万多个,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杨全军:为铁锅航母插上翅膀
时任市经济管理学校党支部书记的杨全军是我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2004年2月,他被派到郏县广阔天地乡赵花园村任党支部副书记,2005年5月又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在这块曾被全国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的田间地头、建设工地、农家院落、工厂车间,都留下了大学生村官杨全军的足迹和身影。
郏县广阔天地乡赵花园村有居民227户,单铁锅生产企业就有20多家,铁锅生产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其产品占全国铁锅市场25%%以上。虽然该村有20多家铁锅生产企业,但大多是一般性的加工型项目,初级产品较多,生产的铁锅“傻、大、粗、笨”,精深加工产品少,没有统一的品牌,更不用说形成品牌优势。杨全军在了解村情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全村的铁锅生产企业进行了科学论证和规划,先后带领各企业老板出外考察学习20余次,成立了铁锅企业担保基金会、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乡铁锅研究所和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乡铁锅商会,为该村的铁锅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北京冶金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在赵花园村成立了郏县铁锅研究所,经过技术攻关,解决了铁锅生锈这一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了高档精铸铁锅、保健型铁锅,使郏县高档铁锅的生产从无到有,改变了该村铁锅不上超市货架的历史。
2005年,郏县铁锅研究所又研制出了“硬模铁锅生产技术”和“铁锅打磨专用设备”,产品由单一的铁锅生产向厨房电器业挺进,并由最初的给名牌产品贴牌生产发展到创建自己的名牌,郏县华邦电器公司的成立为郏县铁锅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6年,尝到了科技创新甜头的赵花园村又投入科研经费300多万元,针对铁锅炒菜油烟大这一难题进行攻关性研究,组织专家对“硬模铁锅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使每口模具的日生产量由500多口提高到日生产量600多口,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2007年,郏县铁锅研究所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油烟铁锅”,填补了该项目的空白,该村生产的铁锅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健中心授予“中国知名品牌”,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铁锅的单价也由10多元提高到50~100元。
产品有了过硬的质量,还要有良好的购销网络,杨全军带领企业老板建立了“上华铁锅网站”,实现了网上发布信息和网上交易,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产品足不出户产销两旺的局面。赵花园村铁锅生产企业由2003年的26家增加到36家。年产铁锅6000万口,年产值4亿多元。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部分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赵花园村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华铁锅第一村”,也成为郏县五大工业基地之一。
大学生村官杨全军不仅为郏县的铁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还从市内争取资金修筑村内东西大道,打机井、建设小学。在他的鼓动下,村两委积极筹资开挖修复下水道,粉刷美化墙体、种植绿化树木、铺设自来水管道,修建高标准的文化舞台、老年娱乐中心、组建村里的篮球队和秧歌队。
江子雨:叫响“鱼乡”金字招牌
江子雨也是我市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2004年2月入驻新华区滍阳镇叶营村任村主任助理,2006年2月份到东村任职。他根据东村水资源丰富、临近市区、交通便利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垂钓业和以鱼为主的餐饮业,为东村叫响了“鱼乡”的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他又承包了30亩土地,创建新华区草莓科技园,立志扎根农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东滍村地处白龟山水库上游北岸,水资源丰富,加上近几年平顶山新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该村又在规划之列,交通十分便利,又临近市区,发展休闲垂钓业和以鱼为主的餐饮业有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该村农家乐各行其是,个别商户受利益驱使,相互拆台,严重影响了东滍村“鱼乡”的声誉。
为了促进村里垂钓餐饮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12月,江子雨主持召开了东滍村业主大会,12家鱼村经营户参加了大会。在认真听取各经营户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6月,东滍村餐饮协会正式成立。整改鱼塘,铺设道路,架设鱼村专用电线,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东滍村的“鱼乡”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同期,江子雨还到湖北省荆州市考察学习,引进鱼类深加工项目,以协会为载体销售鱼肉糕,并使之成为东滍村鱼塘饭店特色菜之一。目前,东滍村鱼庄饭店已达30余家,形成垂钓与餐饮一条龙服务,从而叫响了东滍村“鱼乡”这块金字招牌。
因为资源有限,村民开饭店的毕竟是少数,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一直是江子雨心坎上的大事儿。2008年5月12日,他租赁土地,创建新华区草莓科技园,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投资近30万元,占地30亩的18个温室大棚已初具规模。目前,两棚西芹长势喜人,近期可望上市,16棚草莓春节前都可上市。
村官江子雨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他要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的实践成功了,有了经验,挣到钱了,发展群众大面积种植自然有了说服力。大家都富了,他这个村官也算没有白当。
赵丹丹:“能干大事的小村官”
2005年3月,赵丹丹到省定贫困乡——河南省汝州市大峪乡的十岭村任大学生村官。3年来,她东奔西走跑项目、找资金,帮村里建水窖、建学校、修公路,干成了一件件“大事”,村民们都说她是“能干大事的小村官”。
十岭村位于大峪乡西南部,水资源非常匮乏,特别是东组、西组、土沟、前岭4个自然村,吃水要到距该村3公里的范庄村去拉。赵丹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而资金缺少是解决吃水问题的第一难事,她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打报告,来回奔走数十趟。汝州市扶贫办的领导为村民的艰难生活震惊的同时,也被她的诚心所感动,经考察给该村拨付4万元资金修建饮水工程。2006年12月21日,十岭村村民有生以来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白花花的自来水,村民高兴坏了。
十岭村自然条件恶劣,村里唯一的小学不仅面积狭小,大部分教室还是危房。每逢下雨,天上大下,教室里小下。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每逢下雨天学校就只能给孩子放假。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不少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到外村去上学。翻盖学校需要大量资金,赵丹丹就跑到财政局去“化缘”。相关负责人看了学校照片,听了赵丹丹的介绍后,十分重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了6万元资金。2005年9月,十岭村小学的新教学楼终于建成了。在赵丹丹的带领下,村民砌了院墙、安装了栏杆、绿化了校园。学校投入使用那天,赵丹丹的眼睛湿润了。跑资金时的委屈早已化为乌有,为群众干事的甘甜充盈在她心中。
对于村官赵丹丹来说,十岭村的事儿就是她自己的事儿。在十岭村的3年时间里,在她的协调和带领下,总长度4.1公里的柏油路使村民出行畅通无阻,新增一台50KV·A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
在村民们看来,铺路、架设电线、建学校、通自来水,这些他们只能想想的大事,却被女村官赵丹丹一件件克服了。村民赞叹道:“没想到丹丹这个城里的闺女这么能干!”
农民:最爱“不走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个个都是好样的”,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勋章说,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出不少感人事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干部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成为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他们中的不少人扎根农村、干事创业。5年来,全市先后有180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获得荣誉,218人考入公务员队伍。目前,有82人被推选为省市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39人获省市新长征突击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和五四青年奖章。
大学生村干部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实惠,使农村变了模样,同时也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的观念。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大学生村官,“像一缕缕清风,吹进山洼沟壑;像一粒粒质地饱满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他们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上实现着理想,收获着希望。”
然而,大学生村官毕竟是上级派来的,不走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许多农民所关心的,也是农村干部所担心的。鲁山县辛集乡清水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海说,如果这些大学生村干部能在农村“落户”,长期在村里指导村民种植、养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那样会更好。
- 河南鹤壁:大学生村官成为品牌 (2007-05-07)
- 广阔原野大有可为 河南万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 (2007-10-30)
- 河南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为农村干部输入新血 (2007-11-04)
- 河南漯河源汇区大学生村官领跑新农村建设 (2007-11-23)
- 河南漯河:村村都有了大学生村官 (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