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去实现人生价值
在全国较早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平顶山市,从2003年至今,已有2600多名大学毕业生陆续前往农村基层任职。这些大学生村官经过艰苦的基层磨炼,感触颇多:怎样看待当初的选择、如何应对当地的工作、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针对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近日特邀几名大学生村官及当地组织部门的负责人作了一次座谈。
嘉宾:
薛新生(平顶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付永现(大学生村干部,宝丰县肖旗乡枣庄村村委会主任)
叶青青(大学生村干部,宝丰县闹店镇刘集村党支部副书记)
陈晓珂(大学生村干部,宝丰县闹店镇周营村村委委员)
娄晓(大学生村干部,宝丰县闹店镇靳李村村委委员)
郭志霞(大学生村干部,宝丰县闹店镇贾寨村村主任助理)
这是一种职业选择
记者:大学毕业生有很多的职业选择,当初你们为什么选择到农村来当“村官”?
郭志霞:从2004年到农村任职以来,这个问题被我的很多同学、朋友以及来采访的记者问过。我觉得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个问题,或多或少还是受传统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影响,认为大学毕业生理应到大城市去,要当白领,这才是正常的人才流向。如果你反向流动,选择到农村去工作,很多人就会不理解。比如说两名大学生,一位在城市找到工作,另一位到农村去了,很多人就会认为去农村的这个学生一定是学习不好、能力很差,所以才跑到乡下去的。要不然就认为你另有所图,想用基层的工作经历为自己镀金、捞取资本。
其实,我们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他们误解了我们。以我来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应该为农村的发展做些事情。我家在农村,从小就体验了农村的贫穷落后,自己尽管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城市生活很留恋,但一想到农村人才都流向城市、农村会越来越落后,就产生了一种改变农村面貌的义务感。
付永现:志霞的这种想法我非常认同。我们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对农村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感。我感到,如果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乡亲们一些帮助,给农村发展添一点力,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当然,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还是承受了一些压力。那年我考取上海一所大学时,乡亲们都说:“老付家的孩儿是鱼跃龙门啊,再不用过头顶日头两脚泥的日子了。”后来我放弃了乡政府公务员的工作到村里来当村官时,乡亲们都追问我老爹:“你家孩儿上了大学咋又回农村来了?这大学上的是个啥?”可见,要改变一些人的陈旧观念是很不容易的。
陈晓珂:我大学读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平顶山市做医药销售工作,这份工作收入不错,足以保障我和家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后来选择到农村来做村官,我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怎么说呢,我觉得农村的天地很广阔,只要有真本事,照样能干出名堂。我很希望能用学到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青青:我记得1992年硕士生杨本伦回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中国第一位硕士村官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亲自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朝着这一方向而去,大学生村官现象也从个别到普遍,成为一种走向常态的职业选择。我觉得,任何一种职业选择都应该被理解、被尊重。当初我的一些大学同学从网上看到我选择当村官的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用质疑的口气问:“青青,他们说的是你吗?怎么跑到农村去了?”我对他们说,哪儿都有干事创业的舞台,不能因为我和你们的去向不同,就认为我的选择有问题。
记者:志霞刚才说,年轻人对城市生活还是很留恋的。你家就在城市,家里的条件也不错,应该更加留恋城市。但相反的是,你作出了到农村的选择。为什么?
叶青青: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农村缺乏了解,应该补上这一课。我觉得到农村来可以得到锻炼,能够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这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
记者:薛部长,作为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操作者,您怎样看待大学生们的这种职业选择?
薛新生:向农村大规模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平顶山市委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干部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接受新事物、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锻炼培养干部,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这项措施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作用是实质性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人才似乎只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才显得合理。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村官”,正是为了改变人才单向流动的不合理状况,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搭建农村人才高地。这项举措效果非常好。对大学生来讲,在当前就业面较为狭窄、人才闲置的情况下,到广大农村去施展才华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我觉得陈晓珂、叶青青这批“村官”的示范作用非常大,他们顺利开展工作之后,周围的同学就不再认为到农村工作没有面子,就不再眼睛只盯住城市了。
“村官”其实不是官
记者:听了刚才的叙述,得知你们当初都是满腔热情、充满信心地到农村来任职的。两三年过去了,你们对农村和“村官”工作的认识,与当初相比有什么改变?
叶青青:怎样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村民打成一片,这个问题比我当初预想的要困难得多。记得刚入村的第一天,乡亲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村部,偷偷透过窗子打量我。他们在那里悄悄嘀咕:“这姑娘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看就不是咱这儿的人,这样的人儿能干点啥?咋能指望她在村里长住呢?还不是新鲜一阵儿就抹着眼泪走了?”那时听到这样的议论,我还真的挺委屈。
娄晓:说实话,虽然我家就在农村,但我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都比较好,所以刚到靳李村的时候,看到村里的面貌和村民的生活,心理准备相当不足。有一段时间,我很烦闷,感觉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跟农村的实际情况有点不对口。村民们最需要什么?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懂实用技术的人,直白点儿讲,就是能让他们尽快富起来的人。在这方面,我显然经验不足,这让我很着急,也很困惑。
郭志霞:来农村之前,我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期许,充满乐观,但对即将遇到的各种困难预料不足。真正开始农村工作之后才发现,农村的工作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每天都要面对大量非常琐碎的工作,要很有耐心才行。
付永现:与当地村民和村干部在观念上对接也很有难度。比如我们村主要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有一半村民的生活停留在温饱阶段。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村民收入,我计划在村里搞一个养殖园,实行规模养殖。但大多数村民都想挣怕赔,不敢轻易迈出一步。为了说服他们,我挨家挨户做工作,嘴皮都快磨破了。想改变村民们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叶青青:农村的工作环境比起城市,常常是很寂寞的。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周末休息的习惯,也没有太多的业余生活,连同龄人也不太多。所以能够忍受孤独也是必须修炼的一课。
陈晓珂:有人说“村官”是全国最小的官儿,这是一种比喻。我们可不是什么官儿,我们就是农村的服务者。谁要是把自己当作做官儿,就会使村民产生距离感,很多工作就不好开展了。这两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服务村民是实实在在的,凡是与村民利益有关的事,就没有小事;如果缺乏强烈的服务意识,就会不屑于干这些小事。总之,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刻理解自己的角色,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找准感觉,知道该为村民做些什么。
记者:薛部长,您怎样看待“村官”们的这些工作感受?
薛新生:“村官”们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阶段,很多观念都在发生快速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对岗位的认识肯定会随着工作的深入而深化。很高兴看到大家对自己的角色都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另外,大学生走进基层农村,到了一个新的岗位,少不了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暂时不适应,也不要气馁。没有哪所学校能够教给学生包打天下的知识,重要的是多实践,只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在磨合中实现双赢
记者:刚才薛部长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字眼——“磨合”,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在磨合中推进自己的工作的?
陈晓珂:一定要真诚地融入村民们的生活,被他们认可,这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村民们都非常质朴,很好接触。刚到村里那一年,我时常在村里溜达、串门,听听村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和村民说话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打什么官腔,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要有耐心。老百姓都是很讲究实际的,只有对各种事情合理地引导示范,让他们看到你所做的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他们才能信服你。
记者:现在他们接纳你、信任你吗?
陈晓珂:(笑)我和他们的关系特好,如果在吃饭时间你和我到村里转转就知道了,村民们都争着拉我到家里去,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闺女一样。
叶青青:晓珂说得对,起初很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不以为意,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干实事儿。所以,“村官”必须要干实事儿,才能让他们信服。这两年,我利用自己所学法律专业的优势,在村民活动室办起了“知识学习园地”,自己板书一些法律知识和涉及农村的有关政策,以及一些农学专家的致富经。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来学习的人很少,我就主动到村民中间给他们讲解法律知识和有关政策,使一些因为不懂法而吃过亏的人渐渐明白了学习法律的好处。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村活动室来了。现在他们认为,我是个干实事的村干部。
付永现:我觉得与当地村干部在工作方法上的磨合也非常重要。大学生“村官”具备专业理论和知识,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想法、有思路;农村本地“村官”工作经验丰富,更有实干精神。要是二者能够结合,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发展动力。比如说,刚到枣庄村来的时候,我经过网上查询和市场调查,发现种植绿豆、红豆、黑药豆、芝麻等小杂粮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于是就想在村里推广。可怎么说,村民们就是不认,我当时真有些急了。后来村支书对我说:“永现,农民保守,见不到实际利益的事儿,他们轻易不敢干。我看,你就亲自试种一亩试验田让他们看看。”我按照支书的方法去做,一季下来,试验田收益不错,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去年我们村种绿豆300亩、花生700亩、烟叶300亩,平均每亩增加收入200元钱呢。
这件事儿使我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本地“村官”各有所长,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快速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记者:请薛部长评价一下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薛新生:大学生当“村官”是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之举:一方面打造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另一方面破解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困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希望在座的大学生“村官”们能够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发展能力等方面尽快度过磨合期,进入到黄金发展期,实现个人成才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双赢。
- 颍上将实现村村拥有大学生“村官” (2008-06-06)
- 巩义大学生“村官”实现软着陆 (2008-08-09)
- 林州:大学生“村官”创办专业合作社帮民实现致富梦 (2008-11-07)
- 河南鹤壁:大学生村官成为品牌 (2007-05-07)
- 广阔原野大有可为 河南万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 (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