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程广京: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程广京

    为响应组织号召,带着儿时的梦想,08年大学毕业后,我报名参加了开封市组织的“大学生村干部”招聘计划,并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职于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董庄村,担任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

  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葡萄架,一个具有画一般的名字,但他却是兰考一个经济落后的小乡镇;董庄村,葡萄架乡一个经济落后,人心散漫的瘫痪村。

  还记得刚开始我由当初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从第一次到村民家走访时的尴尬局面到如今与许多村民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这一点一滴的奉献,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只要自己把心贴近群众,真心实意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就会拿你“当回事”。

  探村情 发展经济打基础

  该村是一个家族性质较强,酒后闹事时有发生,赌博现象比较严重的“棘手村”。地处葡萄架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共有人口215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

  为了让群众尽快认识我,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对群众进行走访,面对面请教,并做了笔录,详细了解了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想干什么,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听取了他们对村庄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掌握他们中存在的问题和干事创业的困难;通过走访,我发现该村大部分村民存在着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等是导致现在贫困局面的根本原因。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呢?如何解放成为了我遇到的最大困难。首先,我带领他们学习了党对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并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从网络上下载先进党支部的致富经验宣讲片,特色种植、养殖技术指导片,并通过该村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群众观看学习。慢慢的,人们转变了以往的想法,有的群众开始接受了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同时,我又积极向村里的老党员、村干部请教,向他们学习农村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向致富能手和种植能手学习实用技术,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实事 小处透着大责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不仅要面对繁杂的具体业务,还要在促进生产发展,协调利益关系等问题上动脑筋,想办法,这事关百姓利益大大小小的事,都得想的到,做的到。

  村里的两台变压器由于年久失修,导致了许多年来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难的局面,我得知此事以后,多次自费到电业局和乡电管所联系此项目,经过我多次的努力,终于打动了局里的领导,为村里争取到了两台大负荷的变压器,结束了以往村里“一会一小停,两天一大停”的局面。

  在2009年年初的历史大旱面前,由于村内现有的机井年久失修,河道拥堵严重,导致全村1000余亩小麦无法灌溉,当我看到本该是绿油油的麦苗变成现在的黄秧秧、快要枯死的麦苗时,我心如急焚,看在眼里,急在心间。一时间,我和班子成员立即筹集资金,从山东曹县请来了打井专业队,经过日夜奋战,新打机井8眼,修复旧机井10眼,疏通河道1500余米,全村的小麦得以轮浇一遍,保证了全村粮食的大丰收。

  当看着村里的运输车辆越来越多时,我又积极与运输能手协调,组织成立了董庄村运输专业队,并帮其联系工程,多渠道为他们开展业务。目前,该专业队已拥有大小运输车辆26辆,年经济收入达40余万元。

  ……

  这一件件关乎百姓利益的事实、好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他们也逐渐的接纳了我这位刚刚“出道”的村官。

  解民忧 扶危济困育新风

  我深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做文明风尚的引导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我们要在群众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的时候带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他们排忧解难,培育文明新风尚。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吃住冷暖常挂在心间,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对村里的困难户和特困户我都一一记在心间,常常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按家庭情况帮助其创业,除帮助他们申请五保户和低保户的同时,我还拿出自己的积蓄进行救济。

  特困户翟宝忠身患残疾多年,家中除了常年患病卧床不起的父母外,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家庭的清贫自不必说,当我每次找他谈心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我就开始想办法帮助他们申请五保户和政府帮扶,并多次自费为其送去慰问品和生活用品,并鼓励其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养殖生猪10余头,年收入达8000余元。农忙时节,我又放下自己的活,拿起收割工具走进低保户项保民等困难户家中,冒着30多度的高温帮其收割小麦,并拿出200元钱帮其购买农作物的良种,以便下季有个好收成。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村里有好多在家无活可干的年轻人,为缓解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多次积极和县、乡劳动部门协调,2009年就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00余人次,共为村里带领了500余万元的收入。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安心工作,我又特意与董庄小学取得联系,让学校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董庄村由于现在的“人人有事干,人人找活干”,早些年遗留下来的酗酒闹事、打牌赌博等陋习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群众的观念新了,心气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大了,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更加激发了我带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促经济 村子当作企业管

  村子稳定了,和谐了,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才是硬道理。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上项目,把资源利用好,在经营管理上我们还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把村子当作一个企业进行管理。

  对于董庄村这样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在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的情况下要想上项目,求发展,实非易事。为此,我首先从村里现有的致富能手着手,与他们交朋友,学习种植养殖知识,争取更多的致富信息。接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配合下一起跑门路,找项目,并利用网络查找适合本村致富的信息和渠道。经过十余天走访,得知村民翟玉美一女婿是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大棚的栽植和育苗技术员时,我随即和该技术员取得了联系,请求他来董庄村帮助建日光温室大棚。经过多次沟通和请求,该技术员终于肯来我们村帮建日光温室,决定在村北选址建设。该项目还得到了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前来指导工作。为了以后能让日光温室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夏收刚过,我同“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大量信息汇总,决定把村北的50余亩土地通过土地承包、流转、换地块的方式进行了合理化布局。土地调整好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当得知有的村民想建,但是资金又不足时,我多次自费到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由于我的干劲和村民的创业激情,最后终于打动了县劳动局领导,争取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30余万元,解决了董庄村搭建日光温室资金难的问题。当了解到种植户翟书库贷款找不到工资本做抵押时,我自愿拿出自己的工资本给其做了抵押。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现已建成占地50余亩,建有标准化日光温室20座,年创效益可达100余万元的董庄村蔬菜示范基地一个,该示范园区已经被县委组织部定位“兰考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我坚信,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有信心把董庄村日光温室这个项目做成葡萄架乡乃至兰考县的品牌项目工程。

  随着工作进一步推进,经过查资料,看行情,我发现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和蛋禽品等一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以后,我找到了在开封正大饲料做技术员的青年技师付建民,我们一拍即合,我借助这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和自己的积蓄,共同投资15万元建成了占地3亩,年出栏800余头的生猪养殖场。并承担着免费为村民提供养猪技术、免费配种、低价供应饲料,及时提供各方面养殖信息等义务,生猪养殖场的建成,成为了村里规模养殖的领头羊。该场的建成,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养殖热潮,在我们的带动下,村里新发展养殖户16家。村民马德军、翟晓辉等20余户相继投资70余万元引进良种肉牛100余头,做起了散户饲养。背靠大树好乘凉,村里养猪、养牛、养羊的人逐渐增多了起来,养殖大户也增加了近3倍。当看着村里的奶牛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多,村里成立了董庄村奶牛养殖协会,并运用网络及远程教育定期给养殖户观看养殖防疫宣传片,将养殖知识的重点、难点打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养殖户。截至目前,养殖户生猪存栏数量已达1200余头,存栏肉牛100余头,家畜禽数量6000余只,董庄村全年就畜禽业总产值就将达100余万元。

  展未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带领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随着村里日光温室的不断增多,我打算在董庄村成立日光温室协会,将已建好的和即将建的日光温室进行整合,并开通董庄村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网,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电子商务)做好销售,从而扩大董庄村日光温室的知名度,为乡亲们搭建更好的创业平台。围绕两委班子成员,我将以身作则,凝聚力量,争取更多的致富信息,以村两委成员牵头,继续努力,负重拼搏,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深知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还有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但在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我将乘风破浪,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着,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组织,回报社会。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爱民、亲民的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来看待,就能赢得群众的心,就会得到他们的支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牢记李源潮部长的谆谆教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弘扬焦裕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楷模,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勤奋学习,刻苦锻炼,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升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附:程广京,男,现年24岁,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江西渝州科技学院。现任兰考县葡萄架乡董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曾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知学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