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要有上升空间和新“出口”

来源:廉政瞭望 作者:潘则福
    从2008年开始,中组部将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上任职。

  2008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的重要批示,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那么,大学生村官们在基层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出路又在哪里?对此,《廉政瞭望》记者到四川、重庆、福建等地进行了调查。

  怎么下得去

  ——村官为何变乡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地方,大学生村官没能下到村里,而是留在了镇上的党政机关。

  如此次受访的16名大学生村官大都有被镇政府机关借调的经历,而其中一部分就此一去不复返。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村官“下不去”呢?

  四川省德阳市一名干部称,大学生村官变成乡官与镇一级的领导干部爱才分不开。大学生村官对于人手少、人才缺乏的乡镇机关来说,肯定是“香饽饽”。

  重庆市垫江县某镇的大学生村官管浩的经历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2008年11月上岗至今,他的身份一直都是该镇党政办主任助理。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协调党政办和镇机关其他单位之间的事项,实际上就是秘书兼打字员加电脑维护,偶尔参加一些饭局。这些在他看来不起眼的“小事”,镇里的干部却觉得都是大事,“那些报告可是一个字都错不得”。

  他来镇上报到的第一天,镇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在镇上帮忙。于是,两天之后,管浩从镇上的老旅馆搬进了党政办的办公室。这一住,几个月都不曾到自己所驻的村去一次。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位干部觉得应该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农村的很多工作和发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定的农村经验来支撑,比如在处理突发事件、邻里纠纷、村民干群矛盾时就很难要求大学生村官立刻上手。因此,乡镇借调他们,也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