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灌溪镇村官感慨:多种经营农民走上致富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文静


  座落在沅水北岸,西洞庭湖西侧的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山有着五千年的“土著文化”。如今的黄土山村田间大道小路平坦舒展,水泥构筑的排灌渠道纵横交错,机制砖瓦厂烟囱高矗入云,数百亩葡萄园绿油油一片煞是好看,更可喜的是五千亩良田稻浪翻滚,预示着虎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作为2009届的驻村大学生村官,无不为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所吸引,黄土山村的变化及黄土山人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党的惠民政策造就了黄土山一代新型农民。


  【一号文件链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17组村民胡启国是我村亩产最高的种植大户,48岁的胡启国是从湖北恩施移民到我村的。走进他家,这几乎是一个农用机械“博物馆”,从大型联合收割机到电动喷雾器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机械化生产和娴熟的种田技能使胡启国成为远近闻名的“庄稼专家”。2009年他种了80多亩地,年收入超过10万元。说起中央一号文件,他的脸上充满了欣喜的笑容:“有补贴、可免税、粮价升,国家的惠农政策让我们农民对加大农业投资增强了信心,也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充满了期待!”


  【一号文件链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


  笔者对镇农业技术综合站早有耳闻,由它创办的灌溪优质稻产业协会为农民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的农业技术指导,不收农民一分钱,每年还向会员免费提供种子等物化补贴,免费为会员测土配方施肥,并通过发放技术联系卡、手机短信等方式随时帮农户解决技术难题。这种“保姆式服务”得到了全镇农民的交口称赞。协会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使分散种植农户实现统一销售。2009年,为农民增收400万元以上。我村2组村民周会平担任镇农技站副站长一职, 他告诉笔者,前几天他参加了由区农业局举办的农业技术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新技术、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代农业推广信息技术等。这样的培训每年有好几次。这一系列培训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升。说起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他最关心的是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农技推广的制度创新。“优质稻产业协会的发展根本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央一号文件对此做出的强调,让我觉得对协会下一步的发展更有奔头,我的农业科技服务更有前景。”


  【一号文件链接】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周志军是我村3组一位普通的青年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拼死拼活也挣不了多少钱;他曾到广州打过零工,但正如他自己说的,“因为没有技术,工作很难找,人家说要我就要我,说不要我就让我走,没有任何的保障。”前几年,听说国家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于是他回到家乡参加了由镇社会劳动保障站组织的“阳光工程——致富门路培训班”,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以后,他从收废铁起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到如今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成为我村年轻创业者中的领军人物。谈起中央一号文件,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对于返乡农民工,国家从资金、税费、创业成本等方面予以扶持,为我们的就业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还出台了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让我们这批新型农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沐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阳光下,黄土山农民绽开了欣慰的笑颜,人们盛赞党的好政策,多种经营使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关连接】

    湖南资兴杭溪村村官创先争优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以创建“三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个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市“稳增长、调结构、增活力、强基础、促和谐”的主线,立足实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http://www.54cunguan.net/hunan/jiaoliu/201008/2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