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谈感受:我的精彩人生在农村闪耀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彭旭

   有句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开始村官工作已经一年,从最初的不得要领和无事可做到最近忙的像陀螺,从最初和谁都不熟到现在融入村部,收获颇多,感触也挺深刻。

   一 用如水的性格适应角色

   有句广告词“女人如水”。水有形亦无形,装在什么容器中就变成了什么形状,这是一种任何东西都比拟不了的对环境的适应性。在基层,上要接触乡镇政府人员,下要与老百姓打交道,接触人群可谓形形色色。这与学校的象牙塔生活完全不同,无论与谁接触,在这里都需要严谨、严肃的态度,要三思而后行。所以生活习惯的转变是最大的难题,说话做事都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感觉,才能不断的提醒自己做的更好。说实话,刚出校门的人一般都心直口快习惯了,所以有些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就药从与村委同志和乡镇政府人员的接触中不断的去体会别人如何说话做事,不断的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的让自己养成严谨的习惯。如水一般,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农村生活,适应村官这个角色。

  二 用微笑和真情融入农村

   虽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那么真实的以工作的名义跟这些乡亲打交道还是首次。只要真心实意以村为家,一切以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再难的工作也就不是难题了。刚到村上,就碰上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林权换证,初出茅庐的我对于这类工作总是不得要领。除了自己仔细研究相关理论和政策外,还联合了熟悉基层实际情况的组长们顶着烈日,走村串户,真实的奔赴在第一线。也是在跟他们那一个多月深入田间地头、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时间里,我不知不觉的被村民们接受,不知不觉的融入了这个村。

    由于S225和安化货运站场扩改工程都在我们村上,所以征地拆迁工作和相关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成了我们的主要工作。深入农村,走村串户,宣传相关政策,调解矛盾纠纷,我们时常踏着晨曦入村,踩着月光回家。与村民打交道的时间多了,跟村民熟了,就慢慢的成了朋友,成了亲人。有时候下乡,每到一个村民家里,都会热情的让座倒茶,家里的花生、板栗等土产只要有的,都会拿出来招待,你要是很喜欢,她还会给让你带走,非常的热情。刚到村上,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我就只是对着每个人微笑,他们就“彭干部、彭干部”的叫,话语里透着尊重和热情。我既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也被叫的不好意思,每次我都会说“可以叫我小彭。”

三  莫用身份论英雄

或许那些村干部都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职位也是最基层的,或者还有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生活习惯,但是在对待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上,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在填写普查表的时候,有时候错了一个地方,大片的信息需要修改,他们也都会主动的帮助我一起修改,不厌其烦。村上其中一个组长住在山尖上,要来村上办公楼一次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还要坐船。但是每一次村上有工作需要他们的时候,他都从来没有缺席。在他们心里只坚持一个,不管有没有回报,是他负责的事情就会负责到底。这是农民的真挚和淳朴,对生活,对工作都是如此。

由于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一些组长平日里说话总会带着部分的粗俗,但是在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会议上,他们讲起话来却也都头头是道,理论与实际结合,方方面面都照顾的到。对于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往往偏僻入里,独到而深刻,让我时常感叹社会这所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相比而言,自己就还真是一颗豆芽菜,叶子都还没长全。

   四 用精彩充实生活

   没有了城市的霓虹闪烁,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下班后的生活自然就单调的多了,但是单纯中也有另一种精彩。镇上年轻人还挺多,政府院子里的基本都熟悉了,“人约黄昏后”的散步队伍也就逐渐扩大,基本是两条线,从政府门口到八仙台,从政府门口到车站广场,一路说说笑笑,经常也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来回,然后各自回宿舍,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大家兴起,跑到镇上的KTV,大家还可以亮亮嗓子。空闲的时候,我就把那些年轻人带村上的图书室,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偶尔还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和思想。在农村的日子过的也是自在而充实。

    当然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从来未曾接触过的场景和状况也会有茫然和困惑,但是仍然相信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我们都会活出自己的精彩。(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