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调查:任职近一年大学生村官怎样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engzhao…
    江苏省选拔千名大学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入村快一年了,这些新型村官在村里做了些什么?所学知识用得上吗?他们安心目前的工作吗?村民们认可这些上面派来的村官吗?记者近日在滨海县作了一番调查。

    绝大部分人成长迅速,也有个别人离开了

    去年夏天,44名大学毕业生告别城市的喧闹,来到滨海的经济薄弱村任职。面对陌生的环境、好奇的村民和关注他们的各级领导,他们开始辛勤耕耘,立志投身新农村建设。

    杨晶晶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这位三江学院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如今已是八巨镇巨峰村的党总支书记,还是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在这批大学生村官中,是佼佼者。

    “怎么做好村里的工作?关键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小杨告诉我们,“你为村民办了实事,他们就会信任你。”

    小杨起初任职的是王庄村党总支副书记。她在村里转悠时发现,一组的石板桥太破旧了:30多米的长桥才两米宽,石板间的缝隙大得吓人。她设法争取到一笔扶贫资金,重修这座危桥。每天,她总要到工地看一看,半年多时间在桥头认识了许多村民。“多跟他们聊天,能了解好多情况,增进感情和信任。”修一座桥,赢得了一村人的信任。村民们不久就接受了这位“大眼睛书记”。村小学缺英语老师,她就去代课;养羊大户少资金,她就去协调;菊花等农产品不好卖,她就帮着找市场。

    在党员群众的推举下,杨晶晶很快就由副职升为正职。八巨镇党委书记郑贵荣说:“当前农村村官总体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急需注入新鲜血液。对大学生村官的使用,不一定要局限在经济薄弱村。”

    在滨海,像杨晶晶这样迅速得到提拔的大学生村官已有3人,还有的被评为县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当选乡镇人大代表。

    在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锻炼成长的同时,也有人没能耐得住穷村的寂寞和辛劳。县委组织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刘晓明介绍说,已有两人辞职走了,他们离开的理由是同样的:“父母身体不好,又是独子,请求回原籍工作。”

    专业虽不对口,但所学知识根本就不够用

    4月的滨海,到处是醉人的绿。在中八滩河河沿的意杨林中,鸡声鼎沸,周大川、郁岗、王刚3位大学生村官正在大棚鸡舍中忙碌。他们共同出资5万元办起了林下养鸡项目。

    “养了3000只鸡,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可以通过示范带动农民致富。”在散发着鸡粪臭的大棚中,他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初次创业的经历。

    三人中,两个是学中文的,一个是学法政的,这些专业都与养鸡相去甚远。为了养好鸡,他们看了大量的科普书,还与县乡农技员交上了朋友。如今他们已掌握了不少养鸡知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前一天他们自己加工了1500公斤的饲料,周大川伸出手掌让记者看,上面布满了水泡和老茧,“我们买了玉米、豆粕、米皮、料精等,自配饲料,不仅很有营养,每公斤还能便宜5角钱。”

    站在一旁的陈涛乡新滩村支部书记钱青富对这些年轻人非常赞赏:“他们有文化,肯学习,接受新知识比村民们快多了。现在,村里已有4户村民跟着他们学习林下养鸡呢,总量超过了两万只。”

    滨海的大学生村官学的多是中文、法律、英语等文科专业,但在农村工作中同样能找到用武之地,如用法律知识调解农村纠纷,用网络知识为农副产品找销路,用工商管理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创品牌。在日常交往中,村民们往往不叫他们“书记”或“主任”,而是直呼“张大学”、“王大学”等。他们收起了当初怀疑的目光,逐步接受了这些“空降”的村官,碰到不懂的问题还会主动请教。

    “其实,大学学的知识根本就不够用,不继续学习还真不行。”一位大学生村官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一次,一农户家的西红柿突然长了很多斑点,影响出售,全家很着急,跑来问他为什么。学中文的他根本搞不清怎么回事,最后还是从网上找到了答案。现在,他正在自学有关的农学课程。

    感谢各级领导关怀,不少问题仍待重视

    根据有关规定,我省这批大学生村官要在薄弱村服务3年,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从滨海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干得比较出色,融入了农村基层,在思想上、能力上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目前,这批任职大学生人人有创业计划,24人已有带民致富项目。界牌镇淮南村党总支副书记袁宝城、滨淮镇东滨村主任助理刘介勇,还分别投资8万元和5万元,和本村养殖大户合伙办起了生猪养殖场;肖港村主任助理朱政全投资5万元,与村里的养鱼大户合作,承包了100亩鱼塘;东坎镇中山河村主任助理韩雪艮筹集30万元购买了4台机床,创办了阀门加工厂。

    大学生村官们正在给薄弱村带来不小的变化。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他们任职的村庄出现了让村民们惊奇不已的稀罕事:鸡舍装上了空调,母猪听起了音乐,马铃薯、西红柿等贴上了商标……村民们形象地说:秀才进了村,财富进了门!

    大学生村官们告诉记者,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给了他们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大家对这些充满感激之情。但初到经济薄弱村任职,没有现成经验可寻,他们也仍有不少困难急待克服。

    一些大学生村官反映说,尽管年收入18000元在当地不算少,但他们都到了当娶当嫁的年龄,面临着购房结婚的压力。特别是身处偏远乡村,找对象很困难。另外,招商引资缺少社会关系,创业办项目没有资金。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派工作。(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