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刘良山:我选择 我无悔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良山

  我叫刘良山,1984年5月出生于江苏涟水,2007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中共党员,现任保滩镇张渡村党支部副书记。2003年7月,我考取了淮阴师范学院,带着亲人和乡亲的祈盼、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走出“农门”,走进大学校门。

  在校期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在面临择业的时候,学校宣布了省委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我已经在淮安的一家外企上班,生活也基本走上轨道,因业绩突出,即将升任部门经理,本来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发展下去。然而,当班主任老师告知我这个消息时,我的心一下子跌进了深深地沉思中。一件件往事深深触动了我。我想,我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文化,何不用我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做一点事情呢!作为一个大学二年级就入党的党员,应有的政治觉悟早就让我明白,个人的价值是与党和人民需要相联系的。现在农村需要我,党和人民需要我,于是我不顾父母和女友的反对,毅然报名参加了选聘考试,并顺利成为江苏省首批选聘的1011名大学生村干部之一。

  07年7月23日,我正式上任张渡村党支部副书记。带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着乡亲的祈盼,又走出校门,走进了“农门”,回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大舞台,去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一个书生,变成一名“村官”,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何当好村官,在村支部副书记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上任伊始,我在不断地问自己,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我的工作切入点在哪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我上任的首要工作是对张渡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积极走访群众,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张渡村是有名的肉鸡养殖专业村,全村有100多农户养殖肉鸡,但传统的农户分散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然而肉鸡养殖市场空间很大,前景十分广阔,只要稍加引导,就能产生规模效应。去年,我和村两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在本村建立张渡禽业合作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的富民强村之路。我当即牵头起草了张渡禽业合作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合作社需要上万元的注册资金,对于一个经济薄弱村来说,拿出几十万元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向亲朋好友借、联系本村在外能人到处“化缘”。跑了几个月,张渡村禽业合作社终于在4月建成,大家都说小刘书记能,但背后辛酸的故事只有我自己知道,人累瘦了,脸晒黑了。母亲见了十分心疼,但当我想到能够带领养殖户一同致富时,心里非常激动,觉得自己付出的汗水就一个字:“值”。现在,占地6亩的“公司化”厂部已初具雏形,养鸡厂两栋崭新厂房已经建成,孵化厂标准化厂房已经封顶,孵化机即将运达,首批2000只鸡苗已经购回,据初步测算,养鸡厂和孵化厂年产值可达100万元,年收益在20万元左右,惠及周边三个村3000余人。

  其实,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特别是经济比较薄弱的张渡村,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更多,需要我们一件一件地去落实。

  村里的电灌站年久失修,几百亩农田得不到浇灌,农民群众只能依靠雨水灌溉,我配合村主要领导跑县跑市,多方协调资金十万元,落实了维修经费,多年未用的电灌站终于得到了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我积极争取整村推进专项资金10万元,动员村民一事一议自筹10万元,投入村中心水泥路建设,去年底,中心路建成通车,看到村民们骑着车子在新建的中心路上奔驰,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愉悦;

  为了方便农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在村里建一个社区服务站;

  去年中秋节,我和扶贫单位市检察院取得联系,落实四千元人民币助困资金,病灾户接过我们发给的助困金,激动得热泪盈眶。

  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农村法律服务中心,为百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同时还邀请法律工作者为村里的留守青年、儿童讲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等问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村干部生活实践中,我经受了磨炼,增长了才干,也有了一些感悟,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多了几分信心,少了几分胆怯。走出校门,进入农村,刚开始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很陌生,对自己所面对的工作有些茫然,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开展工作,心存胆怯,通过几个月的煅练,我基本学会了怎样与农民相处,懂得了最基层群众生活的甘苦,更懂得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有了一定的方向和信心。二是多了几分实在,少了几分浮躁。我刚出校门时,胸怀远大理想,满腹经论,想干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可到了社会又有些眼高手低,很多事情不想去做,难免有些轻狂浮躁。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我已懂得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村里的每一件小事,才能在农村天地里有所作为。只有深入理解了自己在农村所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做到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三是多了几分毅力,少了几分矫情。刚到保滩镇,大家都说:“大学生是时代骄子,更是家庭宠儿,都是在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刚入社会对单位的饮食、居住、风俗、环境都不太习惯,遇到困难肯定会矫情。”的确是这样,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磨砺,我已经能够适应农村的各种环境,遇到困难也不那么害怕,有了一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在工作中也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的劳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赢得了全村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信任。07年底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今年五、四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首届涟水县十大青年创业精英”个人事迹曾被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南时报等媒体报道。

  如今,我正和村两委一起,为张渡的美好明天勾勒蓝图。从现在开始,计划在5年内把张渡禽业合作有限公司的规模扩大到16亩,年产值200万元,收益达80万元的标准化公司。同时准备兴建养猪厂和蔬菜大棚,真正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张渡村是交通优势比较明显的村,特别是随着新的淮涟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区位优势日益凸出,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是农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学习经验,积极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村用经济,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有意向在张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