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瓜农输给学生娃村官
老汪种西瓜有着十多年的经验,今年他照旧种了2亩露地西瓜。6月上旬,老汪的西瓜开始上市,夫妻俩拉着板车到附近村庄卖瓜,起初六毛一斤,后来五毛一斤,现在地里还有千把斤瓜,老汪估计顶多也只能卖三四毛一斤。老汪一算账:2亩西瓜,产量3500多公斤,产值3500元左右,除去农资成本,亩效益不到2000元。
老汪说的“学生娃”是本村大学生村官刘桂华。去年7月24日,刘桂华从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来到新沂市棋盘镇七沟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看到村里没有一点高效农业,刘桂华建议发展新品种西瓜,可任凭她磨破嘴皮,村民们就是不买账。为了给农民做个“样子”,刘桂华筹措了6万元,建起了20个大棚,种上了从浙江引进的“冰糖瓜”。
5月中旬,刘桂华的西瓜就开始上市,每公斤售价5元,而当时新沂本地西瓜还不多。直到现在,“冰糖西瓜”的价格还稳定在每公斤3元左右,高出当地瓜3到5倍,各大超市、宾馆饭店纷纷前来采购,刘桂华每天往新沂苏果超市送西瓜2000斤,还有大量城里居民赶到地头买瓜。刘桂华介绍,“冰糖瓜”是长季节栽培新品种,一年可连茬收获6次,除去成本,亩均利润12000多元。
老汪和刘桂华的瓜田相隔不到千米,巨大的差距让汪明感到“郁闷”。连日来,他不时地来到刘桂华的瓜棚里转悠,寻找教训。“我按照老办法种瓜,地里长什么就留什么种,从来不去筛选。管理上也是凭土办法,没什么标准;而人家学生娃靠的是科学种瓜,还专门聘请了一名技术顾问,你看这瓜藤,一根根排得整整齐齐,每根藤上只有一个瓜,几乎都结在同一个位置,连个头也是一样大小,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其次,我输在了卖瓜的能力上。她种的西瓜都套上网罩,再装入贴有冰糖瓜标签的纸箱里,有名有姓闯市场,销往各宾馆、超市。而咱的瓜,只能在路边地摊上卖……”
刘桂华告诉记者,她种瓜的初衷不是想和老汪争个高低。因为要领农民走上科学、高效的农业之路,必须先放样子,让他们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能取得信任。种瓜只是一种尝试,今后还要在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继续尝试,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强化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 李先昭 满东广)
- 江苏淮安 大学生村官应是基层体育人才 (2009-06-16)
- 江苏省铜山县:大学生村官可考副科级 (2009-06-17)
- 江苏省泰州市462名大学生“村官”公示 (2009-06-17)
- 华西村大学生村官:唱响建设新农村的青春之歌 (2008-05-20)
- “一村一品”创业宣讲团受欢迎 (20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