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师飞:一粒“种子”的成长手札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团委 作者:佚名
    师飞,2007年7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大一到大三一直从事学生工作,以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给自己赢来了不悔的青春,积累了自身的能力。出生于苏北农村的他,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毫不容易考上大学后,就渴望通过大学这个大炼炉来锻造自己,毕业后能为农村为家乡干点实事做点贡献,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憧憬和梦想。然而,2007年5月,在毕业前夕,虽然已经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就等着毕业后签订协议,但当得知江苏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学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时,他毅然放弃了已经找好的工作,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招考,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两个月后,师飞被分派到苏北的一个村子——苗湾,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殷殷播种

    大学生村官是一颗种子,虽然很小,但它插入泥土,就能生长出一片花、一片庄稼、一片树木、一片五彩的世界。

    2007年7月,师飞被省委选派到江苏省铜山县郑集镇苗湾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短短十个月的大学生村官生活,使他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名身兼两个村职务的大学生村官,并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了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从隔阂到融入,从一名“助手”到能够独当一面,在创业富民的过程中,师飞用自己的辛勤汗水,默默书写着美丽的青春诗篇。他说,大多数80后大学毕业生对农村的了解是狭窄的浅层次的,对我国国情、对社会的认识也是片面的;大学生到村,能让我们更贴近当代农村现实,更深刻地体会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疾苦。他坚信:农村发展需要大学生村官,而大学生的成长更需要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得到不断历练!

    然而,农村工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和艰难,青春的激情被刚入村的现实浇灭。每天镇村之间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抄抄写写填表制图的简单工作,换来的却是村民不信任的目光和村干部所谓“镀金”的隐隐非议。师飞开始彷徨了,今后的路改怎么走?工作到底该怎样开展?

    一味的苦闷出不了成绩,如何争取村民和村干部的认可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辗转之后,师飞通过县委组织部开通的“大学生村官QQ群”、“村官论坛”和指导老师,积极求教,多方寻找通向成功的钥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昌闪致铜山县大学生村官的一封信——《艰苦与孤独》,更是给了师飞极大的鼓舞,为他拨开了心中的迷雾,帮他找准了工作的突破口,坚定了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决心和信心。

    于是,从走访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开始,师飞逐步走进百姓的视野。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悄悄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悄悄记录着师飞对于如何改变苗湾村面貌的计划。渐渐地,村民被这个每天在村里穿梭的小伙子吸引,开始有人在路上主动招呼小师书记到家里坐坐。两个多月的时间,师飞对苗湾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苗湾村发展合理化建议》、《苗湾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苗湾村贫困户生活情况报告》等相关调研文章,用实际行动向村干部和村民证明自己扎根农村的热情与决心。

    “我当时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每到一家,看到他们家里的情景,心里面就觉得特别难受。农村真的很穷,农民生活也真的很苦。而当地的村干部,年龄偏大,在知识上基本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他们在带领村民致富方面,已经存在很大的困难,更不用说搞一些精神文明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我当时就觉得农村确实需要我们大学生去改变去发展,我也确信我们大学生在农村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带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师飞的干劲更足了。

    当提及十个月来的村官心得时,性格随和的师飞说了句一语中的的话:“如果村民把你当大学生看待,你就把自己当成村干部;如果村民把你当村干部看,你就把自己当成大学生。”他说,当村民认为你只是个大学生时,他们是不会打心底里信任你的,也就不会跟你说事聊心里话;而当他们把你当村干部看时,你就要放低自己的心态,努力融入村民,与他们聊天说事,才能化解他们对你的疑团。另一方面,工作一定要踏实肯干,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积极表现,获得广大村干部的认可,在与他们谈心交流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老百姓有哪些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解决。

    说到入村以来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时,师飞略待思考后说,贫困户蒋大爷身有残疾,去年因为给妻子看病,家里的积蓄几乎全花光了,家境十分贫寒。根据蒋大爷的实际情况,师飞建议他在家门口开个小商店。小商店开张时,好多乡亲前来道喜、购物,蒋大爷终于露出了许久未展的笑容——这是师飞入村后为村民办的第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他感受到了为民办事的喜悦,感受到了村民对他的需要,感受到了自己对于这片土地、对于这方乡邻的热爱。

    “如果你帮老百姓完成一件在你看来可能很小的事情,但老百姓心里就非常感激你,他心里面就认可了你。而你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村干部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可能这样你就慢慢融合进去了。村民信任你了,村干部也认可你了。”师飞深有体会的说。

    沃土新芽

    大学生村官是一株新芽,一份震颤的生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几个月深入百姓的调查走访,言辞恳切的建议书打动了村干部,也转变了村民对师飞的看法。他们感觉到了这个“大学生”想要扎根农村,干一番事业的诚心和勇气。因此,村支部书记有意锻炼他,将村里的高速公路丈量和补偿金核算工作交给师飞全权负责。高速公路占地补偿牵涉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稍有偏颇,就有可能造成群众矛盾的激化。量地当天,师飞召集所有补偿户,以现场临时抽签的方式选出三名“量地监督员”负责监督,读取数据,并让村民本人确认签字。他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补偿金额,并将结果张贴公示。丈量计算精准、政务公开透明让村民对这个新来的大学生心服口服,夸奖他想问题办事情周到,挑不出毛病,值得信任。此后,村民遇到个大事小情,总喜欢到师飞那去确认一下,听听“大学生”的新见解。

    然而,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村民因为没有及时拿到赔偿款,怒气冲冲地跑到工地上阻止施工,正常施工生产受到影响。师飞闻讯后急忙赶到现场,耐心了解情况,细心解释政策,及时稳定群众情绪。经与镇有关部门的沟通,第二天就将赔偿款交到了他们手中,妥善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

    “我们一定要在把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这个原则的同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尽可能灵活,跟老百姓接触的时候,如果你这条路走不通,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师飞说,每做完一个工作,他都会总结一次,自身也在经历中不断成长。

    2008年春节前,徐州下了一场数十年来罕见的大雪,由于大雪来的突然,村内有四户村民的蔬菜大棚出来不同程度的倒塌,并且有十余户的村民大棚出现轻微的裂缝。事情发生时,村支部还在外地,问题一下子就压在了师飞的肩上。看到烂在地里即将收获的蔬菜,师飞的心情同受灾的村民一样难过。有村民反应说是承建大棚的原材料有问题,要找承包商算账,并集结了一些村民要去县里集体上访。针对这种突发情况,师飞镇定地思考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安抚村民的情绪,并在现场召开了相关村民的会议,并立即保证将认真妥善处理好此事,给村民讨个说法;同时,让村会计从有限村集体收入中拿出8000元对受灾严重的四户村民进行资助,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师飞经过和几位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最终遏止了事态的扩大,并通过法律渠道,使村民的利益得到了合理的补偿。村民们也通过这件事加深了对他的信任,有事的时候就常找他帮忙,“小师书记”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亲切称谓。

    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为了加强村内党组织建设,在镇组织委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师飞制定了党员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利用村里建设新支部办公室的契机,对新建支部进行合理的布置,制作了相关的展板,并把制度上墙。他制定了苗湾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十星级文明户”评定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现在村里的党建工作已经慢慢进入正轨,新建的党员活动中心也已投入使用。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农民科学技术咨询站、农家书屋等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师飞一脸自豪地说,为村民谋得福利,他内心的喜悦不禁溢于言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