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码头镇新河村主任助理吴妍:理想在乡村起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洋 陈…
    6月的一天早晨,太阳刚刚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闷热的天气让人怀疑已经到了大暑。淮阴区码头镇古老的街道上,行人稀少,甚至连往常早早开门的早点铺也半掩着门,躲避太阳的毒晒。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姑娘,正骑着车,飞快地穿越街道,消失在小镇的西南方……

  街上的人并不知道,这位姑娘就是淮阴区码头镇新河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吴妍,此时,她正急着赶往新河村,去查看村里即将上市的辣椒呢。

  一年前,吴妍从江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来到淮阴区码头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普通的村官。刚来的时候,吴妍心里还有顾虑,主要怕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干不好工作。但人已经来了,组织上又百般照顾,焉有退缩之理?吴妍发誓:不当“败将”更不当“逃兵”,要在新河村的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带着这股倔劲,吴妍开始了村官生活。

  和其他村官一样,吴妍到新河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熟悉情况。她的新同事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卜奎峰、村委会主任夏善跃热情地向她介绍新河村的情况,并且带她挨家挨户走访。熟悉了之后,吴妍就自己到农家、到地头,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促膝谈心,听取村民们对发展经济的意见。很快,几个月过去了,吴妍对新河村的基本情况也摸熟摸透,新河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始在她的脑海逐渐成型。

  新河村种植业仍然遵循着传统的一麦一稻模式,不仅产量低,形不成产业,而且品种单一,抗病能力弱,遇到自然灾害往往就颗粒无收。在吴妍看来,要致富就要对传统农业种植模式进行改革,发展高效农业。于是,她开始向这方面努力探寻,利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经济学知识,仔细分析市场行情,琢磨从哪里突破。她发现,新河村的土壤很适合种植辣椒和西瓜。由于靠近市区,辣椒和西瓜都不愁卖,而且辣椒和西瓜可以轮种,这将大大提高亩产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吴妍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拿辣椒来说,每亩地可产出辣椒6000到8000斤,而目前市场上的辣椒价格每斤约为2.7—2.8元,每季可收入1.5万元,一年种植两季,除去成本,农户每年仅辣椒这一项就将增收万元以上;而种植西瓜是在1月底2月初育苗,3月份开始种植,亩产约8000斤左右,亩产值将达到在一万元左右,比传统的种植业收益大大提高。按每户承包两个大棚计算,仅大棚这一项,农户的年收入就将增收数万元,数目非常可观。

  认定这个理后,吴妍便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可村民们却不领情:“改什么改,改了你就能保证产量比现在还高吗?”她跑遍了全村,也没有几户人家愿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革。而且,上钢架大棚也要不小的花费,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风险,吴妍陷入了沉思中——她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农民脆弱的风险承担能力让她不敢轻易迈开脚步。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镇里发展钢架大棚的计划出台了,根据计划,每个大棚可以获得2000元的资金扶持。欣喜若狂的吴妍立刻拉上村支书骑车到镇里申请。145个大棚的扶持资金很快就下来了。

  让吴妍想不到的是,村民们仍然担心高效农业带来的风险,不敢承包。于是,她便挨家挨户去上门做工作。村民卜怀祥倒是很想搞大棚种植,但建一个钢架大棚要6000元,除了2000元补助,自己还得掏4000元,而且全村都没有大棚蔬菜种植的经验,心里没底。吴妍针对他的不安,耐心地把目前的形势、销路和种植高效农业前后的收入对比细细算给他听,并且告诉他,镇里已经为农户专门请来了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专家驻村指导!一共跑了七八趟,老卜终于动心了,决定拼一把,一口气承包了6个大棚。“攻克”了老卜,下面的工作就好做多了,一家看一家,要求承包大棚的村民越来越多,到最后,145个指标差点不够用!

  就这样,新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从今年春天开始,每天早晨都有不少村民开着三轮车到田头,装满辣椒,满心欢喜地运到城里去——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如今,“吴助理”变成了“小吴”,她一走进村里时,就会有村民们热情地招呼她到家中坐坐,一声声淳朴的乡音,让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在这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年中,虽然苦点、累点,但农村的磨练使她的羽翼一天天丰满。她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苦涩甘甜,感受到了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变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回想起刚到新河村时的战战兢兢,吴妍满脸羞涩。若不是当初不服输的那股倔脾气,新河村怎能有如此之大的变化?经过一年的拼搏,吴妍的理想已经在新河村的土地上起航,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她对自己的要求却一如既往: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