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学生“村官”朱贺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郝锴

  11月22日,贾汪区大吴镇西大吴村年产1.2亿方的加砌砖生产线开始试生产,这天,也是大学生朱贺到村任职满4个月的日子。短短4个月,一片采煤塌陷地上便耸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建材厂,这座工厂是怎样建起来的?朱贺又到底是谁?

  朱贺是今年7月刚从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是贾汪区大吴镇西大吴村党总支副书记。

  “这孩子行,能吃苦,上心学!”在去见朱贺的路上,西大吴村党总支书记康新海与记者边走边聊。

  见到朱贺时,他正在村里新建的新型建材厂和工人们一起忙着调试设备。康书记把他从工人堆里拉出来时,真是出乎意料:身体结实,皮肤黝黑,两手油污,与普通民工没什么两样。记者上前与他握手,朱贺两手直往身后藏,头摇得像拨郎鼓:不行不行,太脏太脏。

  回到村委会,等朱贺洗过脸换过衣服,大学生的气质顿时洋溢在脸上。

  书记眼中的大学生

  西大吴村因工业经济优势,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村办企业佳园化工有限公司办得有声有色。村总支书记康新海也是远近闻名的“五星级村支书”,但一谈到副书记朱贺,康书记眼神里流露出几多赞许:“到底是大学生,有见识,有远见!”

  该村大部分土地处于采矿区,土地塌陷问题十分严重,有四分之三的耕地已无法耕种,只有走发展工业经济的路子,但长期苦于没有人才。村里头脑灵活点的不是到外地读书工作,就是在外地做生意,家里留下的只能从事些简单劳动,康书记感叹说,“没有人才,发展难哪。”

  “今年小朱来这里任副书记,一到任我就感到肩上担子轻了。”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不乐观,村里原来的支柱企业效益明显滑坡,再上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一直是康书记犯愁的。小朱来后通过上网搜索,了解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很多建议,最终经支部讨论,村民大会通过,准备上马新型建材厂。这个厂主要生产空心砖,原材料是粉煤灰,既解决工业废料,又节省国家能源,而且项目发展前景好,是政策支持项目。项目定下来后,在和设备生产厂家接洽中,小朱又展示出了他的智慧,在工人培训、设备安装维修等方面都与厂商签订了详细的书面协议,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在设备安装阶段,朱贺整天泡在厂里,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在一起,熟悉设备的安装和操作流程,并详细记录。“现在设备运行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麻烦厂方了,找小朱就行。”康书记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副手,你说省心不省心?”

  初来时的尴尬

  朱贺从小生长在市区,品学兼优。上了四年大学,当了四年班长,大二时就入了党。今年毕业时,他有两个很不错的选择,一是到南京中信银行,二是留校,这两个单位的待遇都要比当“村官”强许多,但一听说有机会到农村任职,他连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因为在他心里,一直十分向往农村。经过层层选拔、考试,总算如了愿。

  可就在他抱着一团热情,想为村里干点实事时,却屡遇尴尬。到村民家布置工作,村民不买账;村民之间有纠纷,他主动去调解,村民却要找康书记……

  “当时真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从里到外凉透了!”朱贺至今还忘不了当时村民不信任的眼神。

  在宿舍里闷了几天后,还是康书记的一番话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村里来了大学生任职,这是破天荒头一回,都以为你是来镀金的,干不了几天就要走,所以要想村民认可,就得融入村民,和他们打成一片。”打那以后,朱贺把自己的时尚服饰全锁进箱子里,换上工作服,有事没事就往工厂钻,往地头跑。到村民家走访,人家留他吃饭,他也不见外,有时候明知自己酒量不行,也要强撑着喝几杯。朱贺感慨地说:“村民都特别纯朴,你要不吃人家的饭,人家会觉得你是看不起他。”渐渐地,村民们终于接纳他了。

  今年10月份,村里耕地上的农作物因为采煤塌陷绝收严重,就青苗赔偿费与矿上谈判时,朱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了村民利益,使得他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威信。

  “您看过《朝阳沟》吗?”

  朱贺的宿舍就在村委会一间办公室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虽说刚入冬,但在屋里待久了,也能感觉到阵阵寒意。看来,在富裕村当村干部条件也并不优越。

  “村办企业是村里的,企业赢利也属于全体村民,村干部不能随意支配,在办公经费上更要开源节流。”康书记解释说。

  问到在富裕村里工作会不会比贫困村轻松时,康书记摆摆手说道:“贫困村首要解决的是脱贫问题,而我们村首要解决的则是发展问题。这更强调村干部的素质,因为发展更需要智慧。”

  朱贺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要求,他才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有压力。由于他学的专业是商贸英语,同工业联系不大,所以半年来,为了能熟悉和指导企业发展,他读了大量有关工业尤其是化工方面的书籍,对新上马的建材厂,他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详细了解它的生产工艺、销售前景等。打开朱贺的电脑,桌面上除了常用的阅读和学习软件外,一个游戏都没有,朱贺说,其实他也像许多“80后”一样喜欢玩网游,但现在实在没时间,别说玩游戏了,村里交通这么方便,却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那你想家吗?朱贺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然后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上一张女孩儿脸,面庞姣好,浅笑盈盈。“这是我女朋友,在这里除了想念父母,就想念她了。”朱贺说到现在为止女友还一次都没来过,是自己不让她来,怕她看到自己的生活环境后不放心。

  那你想没想过早一点调回市区,回到父母和女友身边?朱贺反问记者:“您看过《朝阳沟》吗?”这出上世纪60年代的戏里,拴保和银环那两个献身农村建设的青年,和眼前这个小伙还真有几番相像。

  朱贺话题一转,高兴地向记者透露下一步的打算:要利用村里采煤塌陷地办起的鱼塘搞养殖合作社。“现在的鱼塘太分散了,很难形成集聚效应,必须进行资源整合,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创出品牌。”朱贺踌躇满志地表示:“我还想利用我的外语优势,建立一个英文网站,把我们村和村办企业推向世界,让世界认识西大吴!”

  这时,朱贺的手机响了,铃声正是豫剧《朝阳沟》的唱段:“咱两个抱定有共同志愿,要决心做一个有志青年,你说过党叫干啥就干啥,绝不能挑肥拣瘦讲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