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铜山三名大学生村官谈感受:我不是来镀金的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燕志华
    三名大学生,蒋超、彭鹏、袁珊,在年初来到铜山县刘集镇做起了“村官”。一年马上就要过去,记者近日听他们讲述一年来的经历与收获。 

勇敢开口,让村民接受了我

  蒋超:刚来时候,村民对我们很尊重,但是“敬而远之”,该如何尽快和他们打成一片?

  一天下了大雨,我急急往回赶,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个冒雨赶路的老大娘,手拎装满了东西的大袋子。我骑着电动车慢慢靠近,内心却很矛盾:该不该去帮她呢?越来越近了,我清楚地看到大娘满是无奈的脸,像是求救,却又胆怯。

  一霎那我清醒了,赶紧下车、开口:“大娘,我送送你吧!”并把雨伞递给大娘,她笑了笑,却推辞了。“大娘您放心,我是棉布村大学生村官,我叫蒋超,现在雨很大,让我送送你吧。”大娘这才坐上了我的车子……

  从此,一个叫蒋超的大学生村官的名字便在村里传开了。 

    掷地有声:我不是来镀金的

  彭鹏:我的家乡三堡镇是有名的食用菌种植之乡。我建议这里村民种食用菌,他们有的问销路,有的问技术,我一一做了答复,并告诉他们,我老家有很多种菜“老把式”,我可以请他们来上课。

  但一个村民问的一句话,给我触动特别大:“你在我们村能干多少年?”我当时心里五味杂陈:村民是信任我的,可是他们担心我这个大学生仅仅是来“镀金”、做形象工程的,说不定哪天就突然“飞走了”,把他们丢下了。

  我坚定地说:“我是村官,就会扎根在基层。如果因为我的原因给你们带来损失,我会一直把你们的损失还清!”村民这才点了头。

  我抓住机会消除他们的疑虑,告诉他们初期不会投入过大,主要是了解行情和技术。而且我也会自己建一个小工棚,和你们一起种植,这才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面对冲突,学会了做“和事佬” 

    彭鹏:村官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化解基层冲突。这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当地的王家和陈家,土地相邻。今年农忙时,王家儿媳妇和陈家未出嫁的女儿发生口角,扭打时双双滚进地头水沟里溺水身亡。两家人纷纷召集亲戚,要血债血偿。一场械斗一触即发。

  我和村干部闻讯赶到,竭力阻止矛盾激化。先找到两家的长辈,分析事情的严重性,请他们出面劝大家回去。同时保证一定会公平地处理好这件事。两家人虽然答应回去,但留下话说:如果处理不公平,还要刀兵相见!

  我们对王家说,对方和男朋友都要结婚了,你们难过,对方不难过吗?对陈家,我们也劝,两家都死了人,但对方撇下了3岁的小孩,将来谁养?孩子多可怜?说得两家人直掉泪。事态终于平息。

  磨破嘴皮,村民心平气和了

  袁珊:近几年,我所在的丁场村经济快速发展,电气化改造势在必行。但在改造中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或损坏部分树木。有些村民不理解,就集体到村上访,情绪相当不稳定,部分人扬言要拼命。

  我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多次上门劝说村民,给他们讲改造的必然性和电网改造的好处:第一、这次改电网,不需要村民自己掏腰包,错过这机遇,下次要掏好多钱。第二,大家生活水平在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现在不改,想改善生活很麻烦。虽然嘴皮说干了,但换取了村民支持电网改造。目前,我们村重新更换了7台大型变压器,电线杆600多根,10公里的电线正准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