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两名大学生村干部合伙创办飞翔养鸽场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安市委

王坤(左一)与李珞在察看种鸽。
  近日,在涟水县南禄办事处,凡见到大学生村干部王坤、李珞的人,总会重复着这样的话题:“鸽子养得怎么样了?”“养鸽子效益到底如何呢?”“养鸽子难度大不大,我们可以养吗?”原来,这些关于鸽子的话题,来源于两名大学生村干部创办的肉鸽养殖场。

  2007年7月,王坤作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村干部被分配到涟水县南禄办事处东兴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东兴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落后。从天子骄子到地方村官,从繁华都市到僻壤穷乡,巨大的落差没有动摇王坤奉献基层、扎根农村的心志。他从严峻的现实中更感受到了组织的重托,更体会到了群众的期盼,更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从那一刻起,他已经在心里庄重承诺:让自己的梦想就从这里起飞!

  到村任职后,王坤没有夸夸其谈,而是走村串户,访民情,摸村情,反复进行调查论证,最后向村“两委”提出了“以高效农业为龙头,以规模化产业为重点”的发展经济思路,得到全村干群的认可。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关键要靠落实。王坤在思考着,也在寻找着,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在寻找着发展的切入点。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次回母校扬州大学与老师聊天时,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南方鸽肉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乃至世界都没有研究出人工哺育肉鸽技术,肉鸽的饲养量受技术限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畜禽业生产出的商品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肉鸽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其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

  了解了这一信息后,王坤如获至宝。一回到涟水,他就又利用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深入涟水的许多地方进行详细考察。通过考察,他认识到,在本地发展肉鸽产业,至少有3个优势。一是有群众基础。涟水县曾经有过大规模养鸽的历史,群众对养鸽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二是无规模养鸽场。由于受到技术条件、资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目前涟水县乃至淮安地区都没有大规模的肉鸽养殖企业,没有市场份额的竞争,养鸽市场潜力巨大。三是组织支持。各级党组织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较浓。事实也是这样,在了解了王坤的想法后,村党组织和办事处党委给予大力支持,在用地、项目申报、证件办理等方面积极提供方便,乡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了用地问题。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坤来说,遇到的第一大瓶颈就是创业资金。圆梦自有同路人。一道在南禄办事处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李珞,怀着共同的理想,主动要求加盟。他们通过说服家人,共同筹集了20万元资金。2008年8月,经过实地勘察,精心规划的肉鸽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终于正式启动,仅一个月就峻工使用。肉鸽养殖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其中养殖面积400m2,住宿、储藏间300m2。10月初,第一批500对种鸽已经顺利进场,预计年出产乳鸽5000只。目前,肉鸽养殖场已投入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设备器材、引进种鸽、采购粮食、药品等。养殖业的另一重要支撑就是技术。经过认真思考后,他们决定与扬州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把扬州大学作为坚强的技术后盾。扬州大学为肉鸽养殖提供技术保障,而养殖场负责为扬州大学进行科学实验提供样本。同时,他们还邀请既有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两名大学同学加盟飞翔养殖场,负责具体的养殖技术指导。他们还前往山东,淮安丁集等地实地考察肉鸽养殖,全面掌握市场行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09年下半年,王坤等人计划将养殖规模翻一番,2011年达到种鸽2000对,年出产乳鸽20000只,5年后建成淮安地区最大的肉鸽养殖场,同时利用自身经济效益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成立肉鸽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同时积极探索肉鸽人工受精,人工哺育方面的技术,力争填补国内这一项技术空白。

  与此同时,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创办酱菜加工企业,项目计划投资50万元,预计在2009年3月份建成投产。

  创业伊始,举步维艰。前面的路也许不会太平坦,但年轻的大学生村干部有热情、有智慧、有胆识,他们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涟水县委组织部 汪树安 姜万生)

王坤(左一)与李珞在观察种鸽生长情况,为它们做详细地“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