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地区的“村官”调研分析样本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徐磊 孔明 丁姗

2007年,江苏率先在全国试水大学生“村官”工程,1011名优秀大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第一批省选大学生“村官”。如今,“村官”们的三年服务期即将届满,“外乡人”是否变成了“村里人”、“带头人”?这批大学生“村官”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带着这些问题,这个暑假,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深入连云港市区及下辖四县,进村入户发放问卷,与大学生“村官”座谈调研,编制了一份来自苏北地区的“村官”分析样本。


  近五成暂时留任准备考公务员


  大学生“村官”既不属于公务员,也非事业编制人员,其身份定位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虽然国家的政策好,明确提出每年从基层公务员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名额,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但基层公务员岗位有限,通过定向招考、公开招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仍然是少数。在苏大师生与大学生村官们的座谈中,“村官”们对自己的今后发展表示出了种种担忧。调查分析表明,报考公务员仍是不少人服务期届满后的第一选择。


  苏大师生从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得到的数据显示,该市2007届省选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届满的有177人,其中29人走上了公务员岗位,2人进入了事业编制,留任的有140人,其余的选择了考研和自谋职业。在有关留任方面的调查中,47.16%的大学生“村官”选择在没有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情况下,“暂时留任准备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仅有34.66%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继续留任村干部,扎实工作干出实绩”。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副处长胡滨表示,公务员考录结果出来后,他与很多大学生“村官”谈心交流过,“特别是考试失利的人,情绪波动都很大,很难再沉下去干工作”。


  全程参与调研的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马德峰表示,如果把大学生毕业流向比喻成一种志愿填报的话,“当村官”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很多人没有做好长期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甚至把农村当成了复习迎考的“自习教室”,看中的是国家给予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这显然有悖国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初衷”,他说。


  留下创业?资金和技术都是坎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干得好”,在创业贷款、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连云港灌云县就要求大学生“村官”人人有项目,将其作为融入农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层实践努力,也确实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典型。


  张建明是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届的毕业生。现任职赣榆县柘汪镇“村官”的他,在2009年创办了虾精加工厂,目前已经实现了毛收入近60万元,用工26人。张建明已经为自己的虾精加工申请了专利,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我的产品有望取代鸡精,成为第三代的调味制品”。


  虽然创业的“村官”有不少,但最终成功甚至能够实现富民目标的却是少数,更多的人对创业的态度并不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66%的大学生“村官”在没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情况下,会选择自主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出路,而“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和“实用技术缺乏,难以引进项目”排在了创业困难的前两位。


  张建明说,他的企业目前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由于工业的一次性投入较大,通过自己筹集、贷款等方式已经投进了超过百万的资金。虽然目前企业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但是要想收回本金还要两年时间,其间的运转资金问题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宋庄镇大学生“村官”李磊开办的纸箱加工厂,投资也超过了50万元,遇到的问题与张建明相似。


  与他们相比,选择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创业项目的“村官”面对的问题更多的是技术。由于一次性资金投入规模较小,有不少大学生“村官”选择的项目是大棚种植,但到了收获季节,他们会发现一起种的老百姓都赚钱了,自己却赔钱了。“有了技术指导,有了资金支持,不等于就会种了,别人教你和真正自己上手做是不一样的。 ”调研组的徐以凡同学说。“大学生‘村官’创业在项目选取上要有所创新,可以跳出本村,从外界引进一些新的项目,大学生要做带头致富的村官,而不是‘被创业’变成了村民”。马德峰说,盲目跟风本村的传统产业,大学生受能力和技术的限制,竞争力较弱,风险也比较大。“大学生‘村官’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向自己的母校寻求帮助,用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创业项目。 ”


  愿意扎根农村 机制有待完善


  胡滨表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义务支教、走访民众、真心办事,尤其是在辅助村“两委”工作中,体现了极大优势。作为地方组织部门来说,也希望在实践中培养基层工作骨干,留下一批愿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后备干部。


  据统计,连云港现有43名大学生“村官”兼任了村“两委”主要领导,5名大学生“村官”被提拔为副乡长、副镇长。“下半年将要推行的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将是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的很好机遇,”胡滨介绍了他们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这一设想也得到了大学生“村官”的肯定,63.52%的人认为“在组织上健全完善机制的情况下,愿意长期扎根农村”,67.85%的人则认为“使干有实绩的大学生‘村官’有明确的上升通道,能够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


  东海县大学生“村官”蔡玮在座谈中表示,虽然大学生“村官”在“公推直选”中还会遇到种种问题和阻碍,但是“让我们参加公开竞选,哪怕只有一个人选上,我们也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出路,就能安心留下来。 ”


  马德峰认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所出台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还未涉及那些想要续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如果能够在住房、福利、工资等方面给予多一点的政策优惠,那么对于大学生“村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是具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