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公开选拔两名“准副处”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杨卫国 崔家成 孙彬
近日,宿迁市在公开选拔市管干部工作中,专门拿出2个市直党群部门副职领导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进行选拔,既拓宽了大学生村官“上得来”通道,又优化了群团部门领导班子的来源结构。同时还建立处、科两级“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库”梯次培养大学生村官。目前,选出的2名大学生村官“准副处”已经正式任职,分别担任团市委副书记和市妇联副主席。

    一是突出适岗测试,选出最合适的人。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规定选拔对象须熟悉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笔试、面试、考察等各个环节。最终,牵头组织10多次村官联谊活动,创办全市第一份《大学生村官报》的2007年大学生村官任杰被选为团市委副书记;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三荐”办法,组织居委会妇代会换届选举,依托农家书屋建成“留守儿童成长关爱中心”的2008年大学生村官朱琳被选为市妇联副主席。
 

    二是坚持公开竞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规范选拔程序,严格按照发布公告和简章、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任用等程序进行。鼓励全市大学生村官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挑选;笔试请省委组织部组织专家组专门封闭命题,前5名进入面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组织面试,本地考官、外请考官、群众考官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考官组,主要测试竞职人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3名进入组织考察。考察由市委组织部实施,主要了解农村基层工作实绩、创业富民情况及群众满意度,最终由市委常委会集体讨论作出任用决定。坚持全程公开,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党建网站开设专栏、市纪委跟踪监督、市委组织部全程记实等方式,让选拔过程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三是实施柔性配备,实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大学生村官担任市直群团组织副职领导职务,采取不驻会、不改变身份性质、不与职级待遇挂钩、不离开原工作岗位的“四不”方式任职,任职后仍以原单位工作为主。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联系青年的优势,作为党组成员,参加团市委、市妇联有关会议和活动,沟通联系好全市大学生村官和服务群体。
 

    四是进行跟踪培养,确保选得上干得好。实行3年聘期制,纳入市管干部队伍进行统一管理,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跟踪考核、动态培养。坚持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以聘期考核情况决定下一步任职方向。
 

    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形成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梯次培养链,江苏宿迁市建立起两级“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库”,分层管理、分阶段培养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两级后备干部库”指的是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成长程度,择优选拔部分进入乡科级后备干部库,根据工作需要选拔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再从科级岗位上择优选拔部分进入县处级后备干部库,为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动态了解人才、适时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配置人才,提供便利通道和机制保障。
 

    目前,该市进入乡科级后备干部库的大学生村官已达75人,主要为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15人进入县处级后备干部库,全部为通过公推公选等方式产生的乡科级领导干部。近日,该市已经正式选拔3名大学生村官“准副处”,其中2人担任团市委副书记,1人担任市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