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清浦区大学生村官与基层社会结下管理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发安

“‘亲民服务中心’为我找回了遗失二十多年的参军档案,心里很欣慰,以后我再也不会到政府部门上访了!”近日,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甘露村马场组六十五岁的村民马长友(系1969年退伍军人)一手拿着自己的“五好战士”证书,一手紧紧拉住该村大学生村官的手,激动地向该村“两委”干部道出心里话。二十多年前,因档案馆搬迁造成马长友老人的参军档案遗失,近几年来,老人为找回自己的珍贵档案,到信访局闹过事,到档案馆掀翻过桌子。几个月来,在该村“亲民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其参军档案失而复得。“亲民服务中心”是江苏清浦区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依托该区大学生村官建立起来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平台”,是该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亮点。

  大学生村官优势得以发挥,其“服务基层群众,解决实际矛盾”的能力不断提升,得益于该区对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认识及其行之有效的管理引导。

  培训促管理,管理才有头绪。该区围绕乡村各类矛盾,结合大学生村官实际,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开展大学生村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培训工程。实施机关部门与村官“联动结对帮带法”:即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农委、团区委、区关工委、区矛调中心等部门联合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横纵联动,跟踪培训与随时服务相结合,保证大学生村官参与社会管理懂理论、有良师,为大学生村官把培训所学运用到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奠定广泛的理论基础;“实战”培训:让大学生村官“走进”围绕基层拆迁、党群干群矛盾、邻里纠纷等方面设置的矛调现场,进行矛盾调处实战演练。为大学生村官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奠定牢固的实践基础。

  奉献促管理,管理方能无畏。基层范围小,矛盾万万千。大学生村官“精诚所至”,基层矛盾“金石为开”。该区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引导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亲民服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4个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依托该支部成立了4个乡镇“亲民服务中心”。同时成立15个村级“亲民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从党的方针政策、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邻里和谐等方面,开展贴近基层实际、深入民心的“党群肩并肩、邻里手拉手”宣传活动;二是收集汇编与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有关的各类农技信息、创业资讯,并以各乡镇亲民服务中心为单位,每半月编发《农民致富信息简报》1期,并免费发放给群众,帮扶想致富没门路的群众找准创业路子;同时,依托大学生村官熟悉电脑的优势,建立了乡镇网站、村级网站、村民博客等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贴心服务。通过亲情奉献,把基层各项矛盾化解在群众致力致富奔小康的忙碌过程中。

  机制促管理,管理方能长效。为调动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性,该区建立了一整套奖惩机制,首先,把“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管且能力突出”纳入大学生村官半年及年终考核目标;其次,出台《清浦区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奖惩办法》,规定每季度对积极参与农村或乡镇社会管理且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的大学生村官,由区委组织部及其所在乡镇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联合表彰1次,授予“基层社会管理之星”荣誉称号,对连续四个季度荣获“基层社会管理之星”荣誉称号的大学生村官,年终评优时,优先考虑;第三,完善《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抽查制度》,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在参与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真诚为民,躬行实践,踏实履行村官职责。同时,通过《民情日记》,实事求是记录切身体会,总结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协助乡镇及村两委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实力。区委组织部将对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中的“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内容进行不定期抽查。

  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基层,便于熟悉基层民生状况,利于掌握基层民需民求,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优势明显,使命光荣。正确引导和利用好这支“年轻队伍”,使大学生村官与基层社会的“管理缘”越结越深,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的不断和谐。(刘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