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师寨镇张寨村大学生村官宋松成长侧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能够奔流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宋松的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日期是2008年8月,这句话也成了他一年多来成长了真实写照。
2008年七月,刚刚分配到丰县师寨镇张寨村的大学生村官宋松,带领本村及周边村民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菜、黑木耳等经济作物,仅一年时间,就使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他也从一个不懂农业、不会种地的毛头小子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小宋同志”,一年多来,宋松在师寨镇这一片土地上,不辱使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所能。
广阔天地,激荡青春
到大浪淘沙的基层去!到最广阔的农村天地去!燃烧着青春激情宋松回到了家乡丰县。可等待他的并非鲜花和掌声,而是一些失望。
刚到张寨村时,张寨是一个以种植大蒜、洋葱、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经济薄弱村,面对简陋的村办公场所、陌生的村里事务,落寞、迷茫、无从下手,不期而至的向他袭来。“刚参加工作,要多调查了解,掌握村情民情,找准突破口,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关键时刻,组织的点拨,镇村领导的教诲,家人的鼓励给了宋松莫大的信心。入户走访,成了他工作的起点,宋松首先拜访了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虚心听他们讲述村里的基本情况,并且走访了多家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大棚里,在老百姓的家中,总能看到宋松忙碌的身影,和农民拉拉家常,讲解国家惠农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渐渐的,农村融入了宋松的生活,宋松也融入了农民的生活,“小宋人家是大学生,懂得多,有事找小宋准没错!”哪家有困难,都想找小宋说说,不管能不能解决,和小宋聊一聊总能开开心心的回来;哪家有了喜事,都会找到小宋,请他到时候去坐坐。在现在的张寨村,每当提起“小宋”这两个字,总能听到村民七嘴八舌说上一堆他做的好事,说上一堆他在村里发生的趣事。
村民张成光八十多岁的母亲曾经满含着老泪找到镇领导,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今年6月张成光突发脑肿瘤住院,家人需要在医院陪护,老母亲在家无人照顾。噩耗已使老人倍受打击,为了不让老人再次受到孤独的摧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宋松自愿的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角色,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一样看待,自己出钱给老人买米买面,每天早早赶到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老人置换了新的凉席和电风扇。陪老人聊家常,给老人放她最喜欢听的戏剧,外人看来,这就是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在张成光住院的日子里,宋松每天都打电话过去询问他的病情,然后汇报给老人。直到张成光出院,小宋才默默的退出了他们家人的生活。老人知道小宋爱喝酒,不顾家里负债治病的困难,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托人从镇上给小宋带回了两瓶酒,含着热泪塞给他,小宋难以拒绝,接过了老人的礼物,悄悄的压在老人枕下两百元钱。
转变角色,精进不休
今年四月,宋松结识了一名来张寨收购木耳的山东客商,并争取到了开发大规模育苗基地的合作机会。宋松协同两名村官同事在全镇经过多天的选址,把基地定在了师寨镇师寨村。基地占地150亩,全部用于山药育苗。这是小宋第一次创业,他特别的用心,和基地工人打成一片,浇水,施肥,除草,打药,每一项都和农民一起干。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田间的沟沟坎坎,基地建成以来,解决了该村5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第一批育苗产品已经全部售出,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二十多万的经济效益。
同时,宋松还坚持学习不放松,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他的床头,摆满了各种书籍,农业知识,国家政策,经济学理论,休闲阅读……翻开一本国家惠农政策的书,上面被他写满了阅读记录,结合当地的每一种产业,他都做了详细的标注。今年,宋松参加了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基层干部,再到一名创业者的转变。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把“小宋”这亲切的称呼诠释的淋漓尽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大学生村官甘于奉献、精进不休的精神风貌。
厚积薄发,生命奔流
十一月七日,师寨镇徐堤口村热闹非凡,这是致远基地建成的日子。
“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师寨镇致远设施农业发展基地,占地100亩,坐落在师寨镇徐堤口村,开发区发展大道北首,北常线沿线。基地全部建成高标准钢结构温室大棚,以设施蔬菜瓜果为主,主要作物为秋延迟春提前莴笋、辣椒,夏季作物为西瓜、甜瓜……”基地简介上还印着这么一首小诗“辛勤经营几亩田,基层把咱来锻炼,各路朋友来相助,海阔天空一年年”,“小宋”把他特有的那种风趣幽默,还有他那开心的笑容,又带到了徐堤口村。
“宋老板特别好,知道俺孙子爹妈不在生活苦,天一冷就给送来了几件厚衣服,还有一件是他正穿着脱给俺孙子的,正合身!”一名老太太向着大伙说到,她是小宋基地里的工人,每天25元,负责看管5个大棚。向她这样的工人致远基地一共雇佣了10人,农忙期间由他们再指定专人负责协助自己照料大棚,责任到人,效益分红。一名30岁的男子开心的插了一句话“小宋兄弟的产业,不给工资俺都干的乐呵呵的!”
宋松正忙着招呼来参观的朋友,脸上永远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致远设施农业发展基地是他和伙伴们的全部心血,在做好大学生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为全县的大学生闯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小宋把他的“海阔天空一年年”带给了身边所有的人。
2008年七月,刚刚分配到丰县师寨镇张寨村的大学生村官宋松,带领本村及周边村民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菜、黑木耳等经济作物,仅一年时间,就使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他也从一个不懂农业、不会种地的毛头小子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小宋同志”,一年多来,宋松在师寨镇这一片土地上,不辱使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所能。
广阔天地,激荡青春
到大浪淘沙的基层去!到最广阔的农村天地去!燃烧着青春激情宋松回到了家乡丰县。可等待他的并非鲜花和掌声,而是一些失望。
刚到张寨村时,张寨是一个以种植大蒜、洋葱、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经济薄弱村,面对简陋的村办公场所、陌生的村里事务,落寞、迷茫、无从下手,不期而至的向他袭来。“刚参加工作,要多调查了解,掌握村情民情,找准突破口,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关键时刻,组织的点拨,镇村领导的教诲,家人的鼓励给了宋松莫大的信心。入户走访,成了他工作的起点,宋松首先拜访了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虚心听他们讲述村里的基本情况,并且走访了多家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大棚里,在老百姓的家中,总能看到宋松忙碌的身影,和农民拉拉家常,讲解国家惠农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渐渐的,农村融入了宋松的生活,宋松也融入了农民的生活,“小宋人家是大学生,懂得多,有事找小宋准没错!”哪家有困难,都想找小宋说说,不管能不能解决,和小宋聊一聊总能开开心心的回来;哪家有了喜事,都会找到小宋,请他到时候去坐坐。在现在的张寨村,每当提起“小宋”这两个字,总能听到村民七嘴八舌说上一堆他做的好事,说上一堆他在村里发生的趣事。
村民张成光八十多岁的母亲曾经满含着老泪找到镇领导,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今年6月张成光突发脑肿瘤住院,家人需要在医院陪护,老母亲在家无人照顾。噩耗已使老人倍受打击,为了不让老人再次受到孤独的摧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宋松自愿的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角色,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一样看待,自己出钱给老人买米买面,每天早早赶到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老人置换了新的凉席和电风扇。陪老人聊家常,给老人放她最喜欢听的戏剧,外人看来,这就是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在张成光住院的日子里,宋松每天都打电话过去询问他的病情,然后汇报给老人。直到张成光出院,小宋才默默的退出了他们家人的生活。老人知道小宋爱喝酒,不顾家里负债治病的困难,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托人从镇上给小宋带回了两瓶酒,含着热泪塞给他,小宋难以拒绝,接过了老人的礼物,悄悄的压在老人枕下两百元钱。
转变角色,精进不休
今年四月,宋松结识了一名来张寨收购木耳的山东客商,并争取到了开发大规模育苗基地的合作机会。宋松协同两名村官同事在全镇经过多天的选址,把基地定在了师寨镇师寨村。基地占地150亩,全部用于山药育苗。这是小宋第一次创业,他特别的用心,和基地工人打成一片,浇水,施肥,除草,打药,每一项都和农民一起干。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田间的沟沟坎坎,基地建成以来,解决了该村5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第一批育苗产品已经全部售出,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二十多万的经济效益。
同时,宋松还坚持学习不放松,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他的床头,摆满了各种书籍,农业知识,国家政策,经济学理论,休闲阅读……翻开一本国家惠农政策的书,上面被他写满了阅读记录,结合当地的每一种产业,他都做了详细的标注。今年,宋松参加了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基层干部,再到一名创业者的转变。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把“小宋”这亲切的称呼诠释的淋漓尽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大学生村官甘于奉献、精进不休的精神风貌。
厚积薄发,生命奔流
十一月七日,师寨镇徐堤口村热闹非凡,这是致远基地建成的日子。
“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师寨镇致远设施农业发展基地,占地100亩,坐落在师寨镇徐堤口村,开发区发展大道北首,北常线沿线。基地全部建成高标准钢结构温室大棚,以设施蔬菜瓜果为主,主要作物为秋延迟春提前莴笋、辣椒,夏季作物为西瓜、甜瓜……”基地简介上还印着这么一首小诗“辛勤经营几亩田,基层把咱来锻炼,各路朋友来相助,海阔天空一年年”,“小宋”把他特有的那种风趣幽默,还有他那开心的笑容,又带到了徐堤口村。
“宋老板特别好,知道俺孙子爹妈不在生活苦,天一冷就给送来了几件厚衣服,还有一件是他正穿着脱给俺孙子的,正合身!”一名老太太向着大伙说到,她是小宋基地里的工人,每天25元,负责看管5个大棚。向她这样的工人致远基地一共雇佣了10人,农忙期间由他们再指定专人负责协助自己照料大棚,责任到人,效益分红。一名30岁的男子开心的插了一句话“小宋兄弟的产业,不给工资俺都干的乐呵呵的!”
宋松正忙着招呼来参观的朋友,脸上永远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致远设施农业发展基地是他和伙伴们的全部心血,在做好大学生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为全县的大学生闯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小宋把他的“海阔天空一年年”带给了身边所有的人。
延伸阅读:
- 江苏徐州大学生村官“三夏”忙 (2009-06-12)
- 江苏省大丰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无悔的青春 (2009-06-14)
- 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杨晶晶为“准村官”支招 (2009-06-15)
- 江苏扬州大学大学生村官远程服务站启动 (2009-06-15)
- 江苏省徐州沛县大学生村官要记“民情日记” (2009-06-09)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