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大学生村官黄德让:我在苏北当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黄德让

    三年前,大学毕业,我婉拒了见习了6个月的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那时同学不解,父母却没有反对,自己坚守的是一种执著和信念。回望三年来的心路历程,曾经的踌躇满志,渐渐地有些怅然若失,而现在一切又是那么的淡然,或许是时间改变了态度,“三农”丰富了历练,村民倾注了情感,土地留住了眷恋……

  这里,像全国一样,有70%的农民,他们淳朴,简单,执著,向往着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憧憬着更多的“出彩”机会。

  做了三年的“村官”,我们庆幸,在这里听到中国最真实的声音。新时期的农村干群关系更像是夫妻关系,丈夫当家过程中的难免“强势”,往往得不到妻子的谅解,缺乏必要、及时、深入的沟通,很容易导致“冷战”、隔阂和久而久之的裂痕。我们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丈夫的“不解释”、“你懂的”,消除老百姓的不理解、不信任,弹奏出更多的和谐之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到了农村以后,一直在思考和探究农村为何“想要飞却飞不高”,我想起了土地集中,想起了高效农业,或许可以“救世”,为了寻找出路,我开展了走访调研。群众的意见莫衷一是,有的想法跟我们一致,有的则意见相左。跟3组左德元老人的探讨,让我陷入沉思,开始重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想法。我给老人分析了土地流转的诸多益处,一个人种植一亩田,稻麦两季,水稻的收入基本上可以抵去农药、化肥的成本,小麦的收入属于净收入,大概在900元左右,其中还包括人力成本。而土地流转平均800元/亩/年,是净收入,腾出的劳动力可以打工赚钱,远比自己耕种来得容易、来得多。但老人给我们算了另外一笔账,他说他和老伴两个人2亩口粮田,温饱自然不是问题,剩余的粮食可以卖钱,除了填补农药化肥以外,还有一定的余钱。2亩田的效用远不在此,关键可以实现“鸡生蛋式”的循环效应,老人讲,家里养了两口猪、养了几十只鸡,种粮的秸秆可以用来煮饭,省去了电费或液化气费,糠皮可以养猪、养鸡,这样,基本可以维持日常开销,日子也能过得去。如果两亩田只换得1600元钱,他们年龄大了,也做不了零工,什么全靠买,生活将难以为继。

  老人的分析不无道理,让我无言以对。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想当然,我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常站在自己的立场,或是所谓的大多数人的立场,但我们恰恰忽视了弱势群体。两笔账看不出谁对谁错,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如左老所言,当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还谈什么高效。

  “闻问皆民生, 俯仰总关情”

  走农村工作,我们马不停蹄地走访群众,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一次走访,就是一次迈开步子,在农村坚定地走下去。

  三组左华之是村里的贫困户,上有高龄老母,下有一双儿女,还有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的妻子,家庭的担子自然落在了家里唯一的劳力——左华之肩上。这个憨厚的农民脸上刻上了岁月的印记,写满了沧桑。走进家门,妻子拖着佝偻的身子起来招呼着我,给我倒了杯热水。和左华之坐在堂屋里的长凳上,递给他一根香烟,和他聊了聊家里的状况。这样的一家人让人心疼,让人揪心,他们显然是小康线以下的全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来到邓正国家,他切了个西瓜,给我递上。他告诉我,家里种了十八亩田,近几年种田负担轻、收益好,当别人选择外出“淘金”的时候他选择在家“挖金”,另外他还专研养猪技术,养了两头母猪和几十头仔猪,收益颇丰。说着,他领我去参观了他的猪舍,猪圈打理得很干净,仔猪个个膘肥体胖。他还给我讲了养猪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听罢感慨良多。人人都有一份“致富经”,或许自己身上缺乏的不是知识,不是品德,而是缺乏一种胆识和闯劲,缺乏一种“穷则思变”的决心和信心。左婉盈是我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小婉盈今年九岁,如今正在益北小学读二年级,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苏州打工,逢年过节方能回家。谈起孩子的读书,爷爷很快拿出了婉盈的质量报告单,看了以后发现婉盈的数学成绩稍有欠缺,我让爷爷拿了婉莹的暑假作业,现场给孩子纠正了数学作业中的几个错误。孤寡老人颜成英家今年69岁,丈夫多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两个女儿也相继远嫁外地,家里只有老奶奶一人独守。颜奶身患气管炎多年,身体状况一直欠佳,是村里的低保户。看到颜奶时,她正在屋前的菜园里忙活,见了我连忙将我领到家里。我跟颜奶寒暄了几句,让老人家平时多注意身体,还给她留了电话号码。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在现今的农村已经普遍化,逐渐成为一个面源问题、社会问题,他们需要我们,需要社会。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前些日子,一位村民拿着一张陈旧的欠条找到了村里。起初村民很是激动,说他八几年做了村组长,村里欠了他两千多元工资,至今没有结清。村主任接过欠条,捧出一沓泛黄的账本,并没有发现相应记录,而且近年的债务都已化解,村里没有欠款。我来村里时间不长,对村里的事务自然不好插嘴,只好安抚村民先冷静下来,等核实了情况再做处理。村民看到账本,越说越激动。村主任拿过账单,看了又看,若有所思,最终村主任冷静地翻开了资料,资料显示该村民做村干部始于1992年7月,与村民欠条所述自相矛盾。村民还在辩解,但都在村主任的反驳下不攻自破,村民只好离开。

  村主任干了近40年村干部,他做事认真、细致,遇事沉着、冷静,对我们年轻人而言,他是一本农村工作的“智慧背囊”。事后,我和村主任聊起了农村工作。我本以为老百姓的诉求都是合理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现在的干部比较强势。而村主任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他做了这么多年干部,明显地感觉现在的干部难做了,以前的干部是“官”,说一不二,现在的干部做不好,背后就是“说三道四”。不是要贬低农民,现实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村民,今天你给他100元钱,明天你再给他100元钱,他会笑嘻嘻地感谢村干部,但当第3天、第4天,你不给他钱的时候,他可能会出口骂干部。农村工作不是要谈多少废话,讲多少重要性,而在于认真地做事,做一件像一件。在农村,没有点家族势力,没有点魄力,有的事不扯破嗓子喊没有用,有的事光喊也没有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的青老思想碰撞,让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看法,农村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却需要艺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秸秆“双禁”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秸秆“双禁”屡禁不止,我们很着急,也很为难。常常觉得自己处在了“夹心层”,深知秸秆焚烧之弊,但又心疼农民操劳之苦。全天候看守,“谁烧罚谁,烧谁罚谁”,让农民没有空隙,没有机会。但当农民抹着眼泪问我们“不烧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却一时语塞。清运秸秆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远远超过了秸秆的本身经济价值,焚烧对村民来说无疑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是我们的技术没有攻关,没有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处理秸秆,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该破题的地方。或许“疏”优于“堵”,与其年复一年“防贼式”的看防,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不如潜心研究,攻克难关。这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的责任,也是国家共同的责任。

  “几度风雨几多愁,欲与相逢互解忧”

  时值长假,处理好手中的杂事,去了趟镇江。走进大学时的校园,时隔三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校园永远是最干净、最宁静的地方。想想毕业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想要到农村大展手脚,想起毕业前的村官招聘报告会,听了慷慨激昂的动员,听了热情洋溢的经验座谈,我心动了,也跟着澎湃了。如今,三年过得很快,在农村,人变得宁静了,心变得宽了,但在农村我们看到的只是农村,这次出来也想看点别的。

  来到镇江农村,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大程度上与城市接轨,已经很难看到农村的痕迹了。很多农民的土地或被流转,或被征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生活得更加殷实,这一点与我们的农民是不同的,他们不愿土地流转,害怕土地流转,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有了土地、有了儿子,才有保障。通过了解得知了镇江个别地方征用农民土地后,不是直接买断,而是让失地村民享受低保。我想,这样才显现出土地红利的充分释放,失地农民有了生活来源,才能真正地解放农民。而显然,我们的经济水平还达不到那一步,但我们相信,我们期待,我们会有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

  在农村,除了工作,有点难过,有点不甘心,但总得安慰自己,来日方长,机会还很多,自己在农村也挺好,喜欢这里的宁静,喜欢这里的民风,只是渐近而立之年,开始为个人之事着急,但不管怎么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既然机会还没有到来,不如继续奋斗。

  在做好农村工作之余,我也在为自己的前途和生计担忧,参加过几次考试,都因没有太多的时间复习而落榜,而宿舍的舍友却考上了公务员,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个群体。两种不同的模式,他们一直忙于学习,最终取得了回报,而我大多数时间忙于工作,最终却也碌碌无为。很是不甘心,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是对的,自己也可以一门心思地去学习,然后考取功名,但自己的责任却迫使自己不得不去努力工作。心里的天平开始不停地摇摆,权重究竟该压在哪一边,自己也没个底,所以心情在波动,内心在感慨。

  静下心来,喜欢写一些文章,习惯用文字激励自己。《洋溢的青春 为“中国梦”拼图》记录了我对村官工作的认识和感悟,我用心地斟酌里面的一字一句,意外地赢来了《群众》杂志社的来电,她们刊登了我的文字,并鼓励我,要我在农村好好干下去。市、县委组织的领导到我们村看望我,鼓励我……这些细节,让我坚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自己并不孤独,我们在农村有很多群体、很多人在关心着我们,我们有梦,一定梦想成真!

 

  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左杨村党总支副书记 黄德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