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陈诚:成长在基层,创业新农村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陈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叫陈诚,是07届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已经两年了。两年前,我来到农村,当时我用口语表达是这么说的:“我去村里了”,两年后同样下村,我用口语表达却是这么说的:“我回村里了”。一个“去”,一个“回”,一字之差,但想表达的情感却是谬之千里。

  回忆过去的工作,有喜有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了工作:

  一、 以创业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过去,西沙村之所以被称为贫困村,主要原因就在于村里没有企业,村集体经济为零,没有资金。近几年来,西沙村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改善,村内拥有企业两家。在省委扶贫工作队、组织部等部门的帮助下,我申请了10万元扶贫创业资金,决心在全村大搞商品猪饲养,进一步壮大西沙产业。通过和大户合作,我在西沙新建了100平方米的猪舍,购买了6头能繁母猪,建立了西沙村能繁母猪养殖基地。我还和村民签订了协议,苗猪以每只优惠0.5元/斤的价格提供给贫困户饲养,贫困户的成品猪以每只高于市场0.1元/斤的保护价收购。现养殖基地已经为贫困户提供苗猪达60多头,成为全村养猪的重要示范基地。

  二、 以带民脱贫为己任,全心引领群众兴业。

  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创业致富,我为贫困户制定了详实的政策。贫困户一次性购买4头以上苗猪或者两头能繁殖母猪,我从扶贫创业资金中给予800元/户养猪补贴。贫困户养猪发生意外死亡的,给予100元/头的养猪风险补贴。贫困户愿意养鸡的,根据贫困户大棚新建情况免费提供一定数量苗鸡,并且给予200元/户的新建大棚补贴。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吸引下,全村养猪户突破160户,还新增60多户加入到养鸡的行列中,为西沙村成为养殖专业村奠定了根基。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小康建设。

  要改变西沙村落后贫困的面貌,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加强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让村民从思想上改变才能保持西沙村发展活力。根据当前形势,我和村干部掀开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序幕。吴金贵是西沙村流动党员,为鼓励他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们跑到他家,主动打电话与他联系,了解他外地工作情况,并且希望他能回来参加学习。我们还先后出了5次有关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墙报。为丰富西沙村民业余生活,我提议在西沙小学新建篮球场已实施完工。周6,我们还开放西沙村部会议室,由我组织,定期播放电影给村民看。在给村民带来欢乐之时,我也进一步融入其中,看到他们的欢笑,我的心里也十分满足。

  最近,我被调任到通榆镇刘簖村担任副书记,尽管对西沙有百般的不舍。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服从组织安排,尽快适应当地环境,尽快为村民多做贡献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经过调研,我决心新的一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为刘簖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紧抓特色产业,提升刘簖农业产业化水平。

  刘簖村拥有鱼塘面积达500多亩,水产养殖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刘簖的水产养殖存在着多、散,小的特点,多是指,刘簖的养鱼户多,刘簖村大约有1/5的人从事水产养殖。散是指,刘簖村虽然有个水产养殖合作社,但只有“形”,没有“神”。小是指,刘簖没有水产养殖的大户,缺乏亮点。针对刘簖村的水产养殖特点,我认为首先是要抓龙头,培植大户。通过和水产养殖户衡仁加商议,我已决定帮助担保贷款3万元,用于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其次是要抓组织建设,聚集民力。这主要是加强对刘簖村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建设,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吸引水产养殖户加入进来。我准备在年后和村干部商议,通过召开推进会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紧抓脱贫攻坚,提高刘簖村民收入水平。

  刘簖村最近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对09年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新的一年工作也做出了一个新的安排。其中,会上提出要求全村脱贫率达到80%。作为刘簖村干部的一员,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极力争取扶贫资金,为村的建设增添血液;另一方面找准时机,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村民;最后主要是挖掘信息,加强招商引资。我对村里的在外人员进行了排查,做了一张《刘簖村在外人员信息一览表》,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今年一定会在招商引资上面有新突破。

  两年的经历凝结成了一句口号:“成长在基层,创业新农村”;两年的时光形成了一种精神“团结奋进,艰苦奋斗”;两年的磨砺是一首诗“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工作的感受和心得,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得到更多的领悟。

  谢谢!

 

  滨海县通榆镇刘簖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诚

  201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