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为未来奠基

来源:党支部书记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11年11月4日,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500名即将奔赴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会聚在这里,参加省委组织部为他们举办的岗前培训。

  在与大学生村官的见面会上,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大学生村官说:“要把到农村和社区任职作为丰富人生阅历的难得机遇,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意志、提升境界的重要课堂,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甘当小学生,虚心向书本学,向农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学,向人民群众学,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

  在这里参加培训的是辽宁省第四批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2008年以来,辽宁省委组织部按照中央组织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后备人才来抓,努力做到选用并举,高标准选拔、全方位锻炼,积极构建面向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充足战略储备和有力人才支撑。

  选拔:高标准、宽视野

  2008年,大学生村官工作启动之初,辽宁省委就明确提出,要站在培养战略预备队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努力,在农村生产一线培养一大批熟悉基层,了解农民,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实现全省乡镇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有在村任职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全省实行“三措”并举,注重以更宽的视野选人、以更高的标准选人、以更规范的程序选人,确保优秀人才在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

  一是放宽视野,多中选好。打破省属、市属院校的限制,面向省内所有本科高校选聘;打破区域限制,面向省内外所有全日制普通高校选聘,在互联网上设立专栏,面向全社会公布选聘条件、程序、保障政策等情况,重点选聘农业院校和省内外“985”、“211”高校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打破生源地限制,既允许省内生源报考,又允许省外生源报考,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辽宁新农村建设。四年来,报名参加辽宁选聘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达到200多所,每年报名学生超过4000人,其中“985”、“211”重点院校30多所、学生200多人。

  二是坚持标准,好中选优。紧密围绕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设置选聘大学生村官三个硬性条件:即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良,并且特别注重选聘那些热爱农村生活、立志到农村发展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确定三条“硬杠”,保证了全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是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百分之百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百分之百是学生干部。

  三是规范程序,优中选强。整个选聘工作始终贯彻竞争、择优的要求,严格按照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统一笔试、组织考查、体检公示等程序进行,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定向申报与资格审查相结合,笔试筛选与组织考查相结合,全面了解人选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确保把人选准选好。2008年以来,全省选聘的4批共1649名大学生村官,普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知识层次高,其中中共党员1043名、预备党员606名;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21人,校、院(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178人,省、市模范大学生、优秀大学生651人。

  培训:多层次、立体化

  农村最需要热爱基层、熟悉政策、讲究方法的干部,农民最欢迎脚踏实地、全心投入、能吃辛苦的致富带头人。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辽宁省采取集中学习、实地考察、以会代训等形式分级分类进行培训,形成了省级示范培训、市县实地培训、有关部门专项培训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培训体系,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发挥作用。

  一是省委书记亲自主持岗前辅导。从2008年起,省委组织部就把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纳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每年都以宣讲党的农村政策法规、传授农村工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举办一期岗前示范培训班。培训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亲自到省委党校作辅导报告,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座谈交流,用自身成长的经历激励青年学子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二是老劳模、老支书全程参与驻村考察培训。大学生村官上岗前,各市县组织部都以介绍社情民意为主要内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任职村进行实地考察。毛丰美、岳喜芳等老劳模、老支书全程参与驻村考察培训,亲自带领大学生村官走街串户,下田地,进大棚,走访驻村企业,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

  三是各级部门跟踪开展技能培训。以提高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为主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需要,不间断地开展个性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本领。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农委,每年选送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各级农业部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参与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掌握农业技能和带富能力。沈阳、鞍山等市连续3年共组织260多名新任大学生村官到井冈山干部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村官学院进行封闭式学习培训。沈阳农业大学和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6所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设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课程,帮助大学生村官及时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通过全方位培训,在大学生村官中实现了“三个一”,即每人都有一个明确的个人成长设计、每人都有一项助村发展规划、每人都掌握一门以上的农业技能。

  培养:全方位、多岗位

  对青年人才而言,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各级党组织坚持以用为本,紧密结合任职地生产实践和发展需要,提供条件、搭建平台、放手使用,鼓励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进步。

  一是设岗定责确保“有事干”。安排正式党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协助村支书做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重要部署,抓好本村发展党员、党员管理教育等党的建设工作;安排预备党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协助村主任做好本村发展规划的谋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人事代理、科技推广等日常工作,并参与村务管理,讨论村务重大事项。

  二是全方位锻炼确保“能干事”。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有意识安排他们担任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员、农业科技推广员、科技特派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远程教育管理员,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各级科协组织先后安排500多人次担任科普志愿者或农村科普学校校长,省、市组织部门安排400多人次参加省级优秀专家智力支持行动、专家服务咨询和科技示范活动,各乡镇有计划地安排100多人次到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受锻炼。各地还安排300多名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人口普查、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任务,协助村干部处理信访、拆迁等问题1600多件。

  三是帮带扶持确保“干成事”。全省各地普遍实行了双导师制度,每个市聘请10名省内知名专家、企业家作为导师,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市、县选派当地知名企业家、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作为技术指导,一对一帮助大学生村官实施棚菜生产、禽畜养殖等致富项目。市县组织部门会同工、青、妇组织,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213个,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优惠的经营场所,并适度减免水、电及物业管理费。通过对口帮带,204个大学生村官致富项目在任职村落地开花,引进资金1.8亿元,带动近万名农民参与创业。其中,铁岭市大学生村官柳相鑫通过家禽养殖基地,带动全村年均增收300万元;葫芦岛市13名大学生村官集资承包蔬菜大棚,创造了“抱团创业”的新模式。

  成长:宽领域、多元化

  实现服务期满后的有序流动,是检验选聘工作成果、保持选聘工作旺盛生命力的关键。辽宁省委根据新农村发展和全省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通盘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后续成长和长远发展,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继续留村任职,考录选调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入学深造等“4+1”流动渠道,努力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打通进步管道,择优选拔进入村“两委”和乡镇班子。落实和完善保证大学生村官参加选举的相关政策,支持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组织程序参选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全省已有15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在全省启动“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择优选拔“十佳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二是拓展成长通道,适时组织定向招录。从2010年起,全省每年拿出50个选调生名额、270多个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面向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定向选拔,目前已有100人进入选调生队伍、572人进入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三是广开安置渠道,为各行各业输送骨干人才。连续两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寿保险公司、省农行、省邮政储蓄银行制订方案,招聘37名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积极落实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信息咨询、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目前已有70多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截至目前,全省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农村干部群众满意、大学生村官满意、全社会满意的目标。

  辽宁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辽宁选聘工作,看得远、想得深,有抓战略预备队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