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放歌新农村 播撒新希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engzhao…
     近5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省人事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委等部门联合推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省共选派了14733名大学生,现在村工作的有8676人,已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该项工作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优化干部结构 推动科技致富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优化干部结构,提升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质量创造了条件。选派到村的大学生大部分走上了村领导岗位,直接参与村里日常管理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占选派总数的15.6%,担任村主任(副主任、科技副主任)的占选派总数的44%,担任村主任助理的占选派总数的28.2%。大学生们领办创建农村经济实体600多家,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8000多项次,培育新型农民50万余人次,使农村涌现出5万多种植户、养殖户,创经济效益90亿元,农民年均收入增加300余元。在选派大学生的引领和带动下,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逐步建立。

    大学生们用知识和观念改变农村,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影响农民,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地区农业产业特色,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朝阳市的李春明,2001年5月被选派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营子镇下三家村任副主任。他带领农民发展蔬菜保护地,村里90多户人家陆续建起458栋标准大棚。建棚之后,他逐户指导科学种植管理,合理安排茬口。经过两个生产周期的培训,他为村里带出200名技术骨干,使每个棚户都有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当蔬菜面临滞销的新问题时,他又自备路费,到外面去找市场,解决销售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下三家村基本告别了传统农业,从封闭的小生产进入市场经济大循环,人均收入由5年前1380元上升到4578元。还引领全镇建立起8000多栋蔬菜大棚,该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绿色番茄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园区。

    更新就业观念 发挥引领作用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更新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摒弃过去只有到大城市才有发展机会的观念,形成走向农村、走向基层科学成才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学生,53%的人来自本乡、本村,对农村的情况较为熟悉,进入角色快,适应性强。他们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大力发展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等各个行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任义县张家堡乡木厂卜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焦志强,到村5年来,带领村民利用当地沙壤土和水利条件,发展裸地菜、柳条林,累计栽植面积达5000亩。如今,仅为柳编厂提供原料一项就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广大农户也凭借为柳编厂提供柳条粗加工实现了增收,木厂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柳条村。焦志强示范发展裸地菜种植,现在全村年均种植裸地菜1000亩,人均增收3000元。

    领导高度重视 政策措施健全

    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省领导曾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要求。各市、县组织、人事、财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这项工作作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振兴当地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普遍加强了领导。沈阳等市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纳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每年为每名列入计划的大学生提供1万元扶持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对列入计划的大学生连续计算工龄,户口和档案实行免费代理,在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参评职称、偿还助学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盘锦市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已实现一村1至2名大学生,凡选派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档案由县区人才中心免费代理,在村工作期间工龄连续计算,专业技术职务和档案工资正常晋升,每人每月工资标准600元,养老保险由所在的乡镇参照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办理;抚顺、本溪、丹东、辽阳等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选拔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到村工作。鞍山扩大了选派覆盖面,把社区也纳入实施范围;阜新、铁岭、朝阳等市针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较困难的实际,采取“村来村去”培养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就地选才、委托培养的选拔方式,与省内农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招收并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入学,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点放在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实用人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