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采访:凤阳大学生“村官”这一年在忙啥?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去年7月份,凤阳县首次招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如今,这些“村官”上任已有一年时间。在从学生向“村官”转变的过程中,他们是否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是否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是否理解了肩上的责任?近日,记者在凤阳县进行了一周的调查,发现这批大学生“村官”已经分化成各种类型,“有人在创业,有人在协助村干部服务村民,也有拿着工资看不到人影的。”

  -场景一:

  4人建起6亩蔬菜大棚

  清晨6时许,阳新华跟着一辆四轮拖拉机去凤阳县县城内的菜市场销售黄瓜。这时的阳新华,不再是一个村官,也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个标准的商贩。当日,他带了5筐黄瓜去县城卖,赚了10元钱。

  去年12月份,阳新华与另3名大学生“村官”时全、唐兰兰、时慧娟商量,决定在府城镇大王府村建设蔬菜大棚。这一决定得到县里、镇里的重视。阳新华说,凤阳县县政府给予每人3万元贴息贷款,共12万元。同时,镇政府每亩田补助1500元,还派人盖了4间平房,帮助打井、拉电、平地等,共花费了20多万元。

  育种、购买钢架、塑料膜等,占地6亩的大棚顺利建了起来。蔬菜大棚也点燃了村民的创业激情,截至今年6月5日,已有70户村民申请216.5亩土地建设大棚蔬菜。府城镇党委书记表示,镇里拟规划成立大棚蔬菜基地,由镇里负责基础设施建设。

  -场景二:为村民服务面临困惑

  去年首次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8人提出创业,剩余的“村官”,按照县里计划被分配到部分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陈波今年1月份被分到临淮镇胡府村担任村委会荣誉副主任。陈波说,在村里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帮助村里组织元旦联欢会,他负责组织部分村民的演出;二是为村民培训,成立农民夜校,让农民开拓视野。

  工作半年以来,陈波也有一些困惑。首先,在农忙时节,没办法开展工作;其次,对于创业,很多村民一谈到具体步骤时非常谨慎,工作难以开展;再次,一些培训难以持续。春节期间,他进行了生猪饲养和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方面的培训,来听的村民很多,但后来进行的双孢菇和畜禽饲养的培训,听者寥寥。如何调动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需要探索。

  -场景三:呆了十余天村官“失踪”

  在调查期间,记者随机选择了部分“村官”进行采访。但当记者联系分配到大王府村担任村委会荣誉副主任的孙某时,却出现了意外。

  5月31日,当记者将采访意愿通过短信发给孙某时,他回复说:“现在没有时间”。6月4日,记者拨通孙某的手机,他告诉记者,他在凤阳县城。记者与他约定,下午2时30分见面。然而孙某并没有到达约见地点,记者再次拨打他手机,孙某的手机已关机。

  随后,记者决定到他所工作的大王府村进行探访。提起孙某,大多村民没有印象,有的称不认识,有的称只是听说过而已。村支部副书记付玉珍告诉记者,孙某只在村里呆了十余天,参加过村里两次会议,后来村里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府城镇一位副镇长告诉记者,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权在县里,镇政府做的是服务工作。如果大学生遇到困难,镇政府会帮助其解决。关于孙某去哪了,镇里也不知道。

  那么,孙某是否被调配走了呢?凤阳县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孙某没有被调走,理应还在大王府村工作,只是“村官”管理上现在出现了一个空白点,“村官”目前还属于自我管理状态。

  -对话

  大学生“村官”走向何处?

  2005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门下的博士,正在攻读“农村经济与综合发展”方向的王平来到凤阳县担任兼职副县长。从去年起,她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日前,记者与她进行了对话。

  问:凤阳县招聘大学生的初衷是什么?

  答:这是一种大背景的产物。2005年年底,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以工补农,反哺农业,试图解决三农问题。但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目前金融只存不贷,农村人才流出,系统教育也是离农的。凤阳县想做的一个模式就是,让资金和人才向农村回流。县里认为,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够给农村带来新的活力。

  问:大学生“村官”是如何培训的?

  答:去年9月底,我们邀请了国内一些著名的三农专家、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培训,10月份,按照五六个人一组的方式,到农村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进行体验。11月份,把他们分到乡下。

  问:他们发挥应有作用了吗?

  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去,属于涓涓溪流,值得关注、关爱,但他们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传统教育潜规则的力量;其次,大学生“村官”没有借鉴的经验,要一步步摸索。此外,第一年招聘时间比较晚,部分大学生是抱着就业的角度来考试的,对农村情况不了解,还未找到工作方法。总体来说,大部分人正在逐步成长。

  问: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吗?

  答: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经济现象。比如,大王府村的4个大学生“村官”,带动周围农民搞大棚蔬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对农民很热情,有责任感。同时,他们也不要忘记村官身份,他们还担负着文化、文明传播的职责。乡村的乡村文明建设很重要。

  很多问题,我们也在思考。比如招聘的大学生村官能不能很快发挥作用?培训机构从哪里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在于信息和沟通,那么如何建立信息平台?还有,回流的这些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有技术,如何使他们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相信这些问题今后都能逐渐解决。

  对于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大家不应该只是批评,而是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发展意见。

  -链接

  凤阳再招50名大学生“村官”

  专科学历即可报名

  6月18日到7月18日,凤阳县将再次开门纳贤,招聘1977年4月1日后出生的大学生担任村委会名誉科技副主任。与去年招聘不同的是,今年凤阳县降低了招聘条件,学历由去年的本科降为专科。

  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由各乡镇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县人事局鉴证。聘期为3年,第一年为试用期。据测算,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月薪应在900元至1000元之间。

  -剖析

  创业存在市场风险

  从6亩到216.5亩大棚蔬菜,大学生村官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银行提供贷款、政府贴息、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村民开始奔向小康生活。现在大棚蔬菜每亩每年至少赚5000元,对于农户,种植4亩大棚蔬菜就能赚2万元。而4名大学生村官,光一年付给6个工人的工资总共需3.6万元,而这是他们6亩大棚蔬菜的年利润。

  大学生“村官”时全说,这也是他困惑的地方。银行贷款是一年就还,如到时间还不上贷款咋办?时全说,下一步,他打算种植一些高附加值和需劳力较少的蔬菜品种,尽可能增加收益。

  同时大棚蔬菜面临市场风险,如果销售不出去怎么办?大学生村官能够带领村民规避风险吗?当凤阳县市场饱和后,如何开拓省内乃至国内市场?还有,如何解决创业与村官职责这一对矛盾体,都值得考虑。

  扎根还是离开?

  有人认为,大学生“村官”都是本科学历,到农村是大材小用。目前,村长的工资一年只有3000元左右,而他们拿着一年万元的工资,有人认为这也是一种浪费。不过,很多大学生“村官”表示,只要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自己的价值就能体现,也能创一番事业。

  不过,凤阳县去年初步打算招聘的26个大学生“村官”,到目前还剩下18人,现在有一人考上了教师,也即将告别农村。

  对于他们的离去,凤阳县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表示“很无奈”。(刘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