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为啥留不住人?待遇偏低!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云飞

 

      8月13日,记者就选聘大学生下基层一事采访了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柏。

  记者:我省选派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始于何时?效果如何?

  刘中柏:我省选派大学毕业生到村上工作始于1999年,2005年省上正式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主要结合“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和“社工人才百人”计划,选派部分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但这些选派大学生均属志愿者性质,真正到村(社区)任职的很少。

  记者:据了解,全省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任村(社区)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原因何在?

  刘中柏:“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二是经济待遇偏低。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之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社区)工作。三是政治激励不到位。选派大学生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省上出台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政治上的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四是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