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村官:配好鞍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曾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今成都市已连续3年共招募“一村一大”志愿者2199名,且中途少有退出;今年我省将选聘600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随着8月29日报考结束,全省报考比例近1:7,部分市(州)报考比例超过1:20,个别村组报考比例甚至达到1:115。争当“村官”,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个新的热门选择。

  “村官”之路充满诱惑,但从部分“先行者”的经历来看,“村官”之路也充满困惑。

  三大困惑让“村官”烦心

  困惑一:基层创业缺“子弹”。

  午后的阳光洒在田敏清秀的脸上,显得生气勃勃。田敏2006年通过选拔,进入新津县抚江农村社区担任村助理一职。回忆起过去一年的工作,她有喜有忧。喜的是,村民、失地农民找到她办理审报事务当天就能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忧的是,因为缺少创业资金,看到商机却抓不住。

  在田敏服务的社区,随着失地农民进入社区新村集中居住,家政、物业管理等商机也应运而生。田敏有镇上做事的信息优势,短的就是创业资金。“本希望通过大学生创业基金或其他渠道解决一些资金,但机会渺茫!”

  “大学生基层创业应该有优惠!”这样的愿望几乎是落户基层学生共同的呼声。

  困惑二:待遇不高经费少。寿安镇插旗山村的郭亚川虽是新来的村助理,但村上的留守学生却把她看作是“孩子王”。为了让村上的“386199”部队聚集起来,感受到村组织的关爱,去年底她建起了首个“青年中心”、“儿童之家”。但谈到开展这种文化、精神生活的难处,她坦露参与度不够高,难就难在活动经费上。“我们没有办公经费。自己的补助也很少。即便自己从微薄的补助中拿出一部分,也是杯水车薪。”补助有点低,是众多“村官”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

  困惑三:“规定动作”太考人。新津县金华镇的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绩,其中有一条是“引进资金1万元以上或可行性项目1件。”这对刚到村上开展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脱离了实际,让人难以胜任。

  “村官”们说:“因为这样的业绩占到参评总分近10分,比例大,最终会影响公务员的参考。”考核应因地制宜,分圈层测评。靠工业园区近的,可以参照。而在丘陵、山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难、项目开展难,可否适度推进。

  9条新政出台激励“村官”

  “村官”的困惑已经引起了关注。

  新津县金华镇镇党委书记提出了这样的思路:为“村官”确定明确的岗位,给以实职、实事,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实际操作中,该镇也加强了相应的管理。今年新来的雅安农业大学学生杨洪琴等人由于专业对口,镇上就拿出规划与项目让他们放手去做。尽管乡镇财力较弱,公用经费不多,但金华镇还是根据“村官”的评绩给予100—300元不等的补助。“让‘大学生村官’下得来、用得上、留得住,我们靠的就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这位党委书记如是说。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省委组织部在向全省招募首批“村官”下基层的同时,制定出台了9条激励保障措施,提高了“村官”们的待遇,不仅将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每月900—1500元的补助,而且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还将获得加分。省上还将建立全省“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新津县团委书记苏德付评价道:“随着省上新政策出台,我们这里也会相应作出调整,争取给他们搭建更好的平台!”